第73部分 (第2/4页)

坐吧,本王这次要两位来此,却是有件事情!”

刘渊从容道:“主上请讲!”自从被封为都亭侯后,刘渊一直就身着白衫,看起来更加飘逸异常,以前蜀国并未封过外姓为侯,所以在服饰上倒也没有什么即定的规矩,刘渊便可以自行其事,以书生服稍加改装,便成了这套白色的王侯服。

蜀王将几份奏折递给两人,道:“三弟残暴,自立为帝,现在汉军已经抵达永州,汉使也到了成都,要我蜀国急速发兵攻打延州,本王准备亲征东蜀,两位大人有何看法!”

刘渊目光扫了一眼华恒,后者平静如初,看来劝说蜀王亲征也有他一份功劳。自己来到蜀国时,第一个结交的朋友就是华恒,当时在“一得客栈”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现在两人都是封官拜相,没有想到却因为一个“权”字而变得关系尴尬起来了。

华恒忙道:“臣以为叛王虽然占据东蜀大地,但却不得民心,若是主上亲征,蜀地百姓定会纷纷投靠,到那时叛军当不战自败,统一之日,指日可待!不知都亭侯有何高见!”他的目光望了过来,那其中的担心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在他们的眼中,现在这件事最大的障碍就是刘渊,以刘渊对蜀王的影响,若是刘渊坚决反对,恐怕蜀王会放弃亲征的念头。

刘渊脸上还是淡定的笑容,目光倒落在蜀王身上,道:“丞相所言有理,汉军既然已经逼进永州,此刻便是收复东蜀之时,主上若能亲征,以正出兵之名,以奋士兵之心,东蜀自然唾手可得了,臣愿意随主上出征。”

蜀王欣喜地点了点头,他一直都相信刘渊的判断。

华恒却是大惊失色,他倒没有想到刘渊会主动要求随军出征,若是在行军途中对蜀王有什么不利的话,那岂非更加说不清了,他反应倒快,忙道:“都亭侯深孚众望,主上若是出征,何人将统领百官?臣自认无此威望,还请都亭侯留在都城之内,以镇后方!”

刘渊身子往椅背上靠去,华恒毕竟是一个耿直之辈,这么容易就中了自己的计策,既然是蜀王亲征,哪有还陪上一个都亭侯的,华恒是过于担心了,而且他也不准备跟着蜀王去,骗骗这位昔日同窗,倒是件好玩的事。

蜀王眼中露出一丝失望之色,他本来是希望刘渊能够一起去的,但是听华恒说的也有道理,而且这是国家大事,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只好点了点头道:“都亭侯便留守都城吧,本王封你为成都留守,暂且统领百官,处理一切政务!”

刘渊连装装样子也懒得装了,急忙接旨道:“臣定当竭尽全力,盼主上早日荡平叛军。”

华恒惊异地看着他,恐怕他会后悔方才把刘渊留下了,若是刘渊趁此机会剪除异党的话,自己又有什么办法……

这位蜀王丞相忧心忡忡,他自知不是刘渊的对手,但是为了蜀王,却不得不斗下去,若一天蜀王真的无望,那么自己定当为国尽忠。

第四十六章 结拜兄弟(上)

蜀王又将亲征的事安排一下,然后笑道:“丞相先下去吧,本王还有话要和都亭侯说!”华恒急忙起身告退,临走前还颇为担心地看了刘渊一眼。

看到华恒走了,蜀王走过来携起刘渊的手,笑道:“本王还是愿意称呼都亭侯为状元郎,想及当日,真有再世之感,若不是状元全力相助,本王根本不敢想象还有今日啊!”

刘渊见他目光清澈,知道这是他的真心话,从第一次向他建议迎娶安乐公主时,这位当时的太子已经将自己视为知己了。恐怕他最信任的人就是自己这个都亭侯,要不然当时也不会愿意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违背意愿,接受平蜀三计,从而使弟弟同王死在顺王手里。

这件事恐怕是蜀王一生最大的憾事,当同王人头送来成都时,他曾经痛哭几日,跪在同王陵前数个时辰都不肯起来,悲痛之深,可见一斑,但是却从来都没有责怪过刘渊一句。

对此刘渊还是非常感动的。

只不过今日的蜀王显得有些特别,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感叹起来。听到他这样说话,刘渊心中一热,本想跪下行礼,却被蜀王拉住,笑道:“状元郎勿要多礼,其实本王早就将状元郎看成兄弟一样,同王死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让本王如此泰然了。”

刘渊忙道:“主上恩重,臣无以为报!”

蜀王笑了笑,放开了他的手,走到门前,目光望向了外面的一株杏花,似乎在思索什么。刘渊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若自己不是什么大汉福王,只是一介平民书生,能够拥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倒是件值得欣慰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