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对搜狐公司进行歪曲不实的报道。新浪此举是企图转移人们对其内部管理问题关注的视线,并通过公众舆论在中国网民、媒体和投资者心目中降低对搜狐公司的忠诚度和信赖度。”

��据此,搜狐要求新浪就其歪曲报道搜狐的行为在公开场合及其网站上公开澄清事实并表示道歉,否则将通过法律解决,并称10月15日为道歉的最后期限。

第二届……老大们的恩怨(2)

当然,在茅道林和张朝阳密谈之后,新浪和网易也并没有停下官司的进行。到2002年,这场官司最后以这样的一个结果收场:

北京市二中院宣判新浪起诉搜狐侵犯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案初步判决:法院于2003年12月19日判决搜狐败诉,搜狐应当赔偿新浪人民币21万元;并在搜狐首页连续24小时刊登道歉声明。

在北京市一中院与北京海淀法院的另两起新浪与搜狐官司,初步判决结果如下:在北京市一中院开庭的搜狐起诉新浪侵犯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案,后来法院将此案件分成三个独立的案件。 法院于今日判决:驳回搜狐诉新浪三个案件的全部诉讼请求;但同时也驳回新浪对搜狐的反诉。

在海淀法院开庭的案件为搜狐起诉新浪侵犯名誉权案。法院此前已经于2002年8月15日裁定中止该案件的审理。

谁也不知道茅道林和张朝阳在西湖边的那个茶室里谈了些什么。不过,轰轰烈烈的新浪搜狐官司在很多媒体看来,从一开始双方真正的动肝火怒脸相向到后来“越来越像又一场争夺眼球的秀”。其中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在这场密谈中决定的。

除了这个足以证明西湖论剑成为互联网老大喝“讲茶”的场所的花絮外,第二届西湖论剑无疑也是一个值得记取的场合。作为业界长者,金庸在开场白中的一段话对于正处于严寒中的互联网巨头们,无疑是春风扑面,他说:

我觉得(网络)这个东西一定大有发展前途,上次我提到“愿者上钩”,好象在西湖撒网,喜欢的人就是姜太公钓鱼,自投罗网。但是上次讲到愿者上钩就钓了一条鱼,愿者上钩之后发现网络发生一些问题,主要网友越来越多,但一网打上来很多小鱼,也没有大的收获。今后研究这个鱼捕获量怎么增加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大事情。我最近去桃花岛,碰到舟山市长,也碰到浙江的柴省长,还有一位管渔农业的副省长。我跟他谈到,因为联合国的规定捕鱼区缩小了,浙江的捕鱼区也大大减少,两位省长就非常着急该怎么办。他们就到舟山去研究,研究将来渔业在捕鱼的范围缩小之后,我们整个浙江省的渔业收入将大大减少。其实浙江的捕鱼业据柴省长介绍,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大的。1959年到1961年非常困难的时候,上海江苏这一带农业收入不好,他们的副食品全靠我们浙江供应,很多鱼类都是舟山供应给他们的,所以在东南一带我们浙江的渔民使得中国人的营养问题解决了很大一块。现在他们捕鱼的区域减少了,那么渔民收入一定减少。那怎么办呢?他们的办法就是:现在开始发展养殖。我后来有个灵感,如果这个网络他们自己在网上不能大有收获的话,那么自己来养鱼也可以。就是说如果网民对你贡献不大,你打起来都是小鱼,整个捕鱼量不大,那么这个网怎么办?你可以自己发展养殖事业。

这构成了那一次西湖论剑的主题。不过比较有趣的还有金庸的这一段话:

所以通过网络活动可以交很多好朋友,我自己想我思想有点保守,本人对于电脑和网络发展心里不太喜欢,跟朋友和学生都说要用书本不要电脑。我跟学生讲课的时候,跟理工科的学生也讲,你们把一台最大的电脑放在这儿,每个人拿个苹果去丢它,丢它一万次,看电脑能不能发明一个最简单的牛顿定理出来。

所以总之智能最终还是要靠人的脑子,电脑现在功能很强,计算的能力很强,但是它没有创造力。它所有的东西都是人脑输进去之后才重复出来的,所以人的智能还是要靠人。我当时不喜欢电脑,我觉得将来如果电脑代替了书本,我会很难过很伤心。我是最爱书的人,如果书被电脑代替,我情愿把电脑毁掉。但是现在看来这样也不会,我自己电脑也用一点,网络是很好的,跟人家通EMIAL通信就很方便了,比写信什么都方便,所以本身是有很大的好处。今天我写这个开场白,就是说提议上次讲愿者上钩,渔翁撒网,那么今天我的开场白是说如果这个网的捕鱼量不够的话,那么渔民要想办法自己养殖,可能会大有收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马云在那次西湖论剑上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