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从西雅图回来的马云沉浸在互联网给他带来的巨大激动中。他决定用远在天边的互联网这个工具来开始创业了,而作为一种类似创业宣言的方式,在决定创业之前,他找了二十四个朋友来做咨询。

但是对于互联网这个当时在省级城市杭州还根本没有出现的东西,一向口才极好的马云的描述也只能得“迷迷糊糊”的,他的朋友们更听得“云里雾里”,这直接导致了他描述的结果是这二十四个朋友里除了一个人觉得可以试试外,另外所有人都表示反对他的这个决定。

但是这个咨询结果似乎并不能对马云的决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创业还是如期开始了。

马云的创业起家点是借来的二千美元外加自己家里的家俱——“公司开张的时候有三个人,我、我的创业伙伴学自动控制的何一冰和我的妻子,我们在一座大楼里租了一间办公室,把自己家差不多所有家俱都搬过去了。”此时的时间是1995年4月。

这家最初中国黄页虽然不是阿里巴巴的前身,但是谁也不能否定它为日后阿里巴巴的诞生所作的贡献。外人很难想像马云和他的最初团队之间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正是从中国黄页开始起步的。这种感情的标志之一,就是阿里巴巴最初时的十八个创业###到现在一个也没有离开阿里巴巴。这里面不排除有马云的个人魅力所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要做自己的事业的梦想。

此后的马云和他的团队一路北上,两年之后重又回到杭州,对未来的阿里巴巴来说,他们在北京期间所做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生存,除了维持了马云的这一支基本团队之外,更重要的是未来网站的初步构架和思想已经成型并得到的初步的验证。

最终马云北上时从中国黄页公司挑选了八个伙伴一起出发,在他的印象中最值得自豪的是两年后这八个人一个都不少地又跟着他从北京回到了杭州。除了马云是个人的创业冲动驱使之外,另外八个人必须要克服的因素在旁人看来几乎是无法克服的。他们必须越过类似新浪雅虎的高薪诱惑、继续在外经贸部干下去的前景诱惑和跟马云回来前途迷茫的恐惧这样的障碍。而从这里,我们已经看出作为一个团队,北京之行以外,未来阿里巴巴公司的核心已经形成。而在北京的这段日子里,他们几乎结识了所有在中国互联网中后来有所作为的人物,而且在对方心目中都留下了印象。

团队、创意、人脉,虽然这支从北京很不得意地回到杭州的创业团队此时好像已经走到了最令人气闷的一步上,但实际上当他们把这一切都具备的时候,就像那个阿拉伯青年看到强盗的马队一样,虽然气氛令人窒息,但那个藏金洞却已经离他们不远了。

1999年,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以后,马云的名字将伴随着阿里巴巴的快速成长最大限度地被人所熟知,并且也给他带来了藏金洞的真正的钥匙。

程东升:立体的阿里巴巴(1)

文/程东升

我们始终不清楚,是时世造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时世;是阿里巴巴成就了马云,还是马云成就了阿里巴巴。我们唯一可以证实的是,在历经严冬之后,互联网又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当众多网络英雄曾经灿烂的笑脸已被历史尘封的时候,马云则在这个春天里保持着自信而诡秘的微笑。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身材矮小、长相极其一般的杭州人,他的特力独行,他的处乱不惊,他的吃苦耐劳,让他在平凡的学历教育后,有了一个与同班同学迥异的出路。我们得感谢南风窗记者郑作时,是他以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阿里巴巴的成长过程,让我们在他清新、优美的文字中,看到了一个睿智、坚韧的马云。此前,尽管,我们也知道阿里巴巴,更经常可以在电视、杂志中看到镜头后那个精神头十足的马云,但是,没有一本完整讲述阿里巴巴和马云故事的书。

如果说,此前,阿里巴巴和马云仅仅是媒体聚光灯下的一个传说,那么,郑作时的这本《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我们看到的则是实实在的一个公司和个人的真实历史;如果说,此前,我们了解的仅仅是片面的、概念化的阿里巴巴和马云,那么,郑作时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的则是全面的立体的活生生的阿里巴巴和马云。

我们正处于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财富神话的缔造速度越来越快,过去用终生积累的财富,现在只需要10年、甚至几年。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为这些神话的诞生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于是有了阿里巴巴,有了盛大、百度。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还将陆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