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干支 (第2/2页)

螺旋运转,这就形成了因日月五星运行而造成星之间位置关系的改变,进而改变了特定星宿对地球及地上万事万物的影响,所以古人通过夜观象来预测吉凶,而七政四余和紫微斗数就是延伸出来的古星命学。

夜观星象受时间位置气侯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所以人们试图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占卜,地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利用起来了。

月的划分是根据月亮的一次圆缺循环为标准,分为大月,大月三十,月二十九,一年十二个月,又加以闰月补其不足。故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划分十二个月。所以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即子宫有女、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宿;辰宫有角、亢二宿;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参二宿;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文象意是干支学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星宿,其意义也是来源于此。

因为干支是用来计时的,若把黄道十二宫平面想象成钟表的表盘,以地球为表盘中心,十二宫就是表盘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当于七个指针,运行在黄道十二宫这个大表盘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太阳就是“年”指针,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年的时间;月亮就是“月”指针,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个月的时间;二十四节气是跟太阳过宫有直接联系,而和月球运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造成了历法上月令和节气的时间差,因此干支学的月令是根据节气而定,即跟日躔过宫相一致。

两个最慢的指针,即太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行星木星和土星交会的周期,需要二十年,即一个运;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六十年,即一元。

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宫位的周期,则需要大致一百八十年左右,即一个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体化,由夹角三十度的一个宫位变为夹角十二点八度的一个星宿的宿位,则需要大致五百四十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个大元。因为十二宫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间上的十二方位;钟表的表盘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场,即相对静止的地的气场;日月五星的运行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能量场,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分布,就代表帘前时间内各星对各宫的影响力大,即当前时间空间内体能量的分布状态,其表达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即十二个时辰,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日月五星对地球同一地点的影响时时在发生着变化,地球上同一地点相对于日月五星运转了一周;地球一时间内公转角度向前行进约一度,也就是相对于日月五星的空间位置变化为一度,周而复始,日复一日。

因此,地球上同一地点的体能量分布以每一度的位置而产生变化,即产生了同一地点能量分布逐日逐时变化的结果,这就是日和时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

地支有十二,而干只有十个,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刚才的钟表模型是建立在地心之上,而实际上地球和其余五星都是在围绕太阳公转,由于轨道和运转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运行之间相对位置的靠近和远离,也就是文中的“行星逆斜,逆行在占星学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传统占星师认为逆行使得行星发挥弱势的影响力。

但在华夏上古时代阴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五星相对于地球位置靠近和远离的这两种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为阴和阳,又根据五星影响地球的能量大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干。

干与地支相配,多出两个地支无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

这是由于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黄道十二宫的能量场,这就造成霖球周围能量分布的不均匀,这就相当于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块下游,石块背后的地方形成的漩涡,这个漩涡的位置就是空亡。

随着时间推移,日月五星位置发生了改变,漩涡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来的漩涡消失,相邻的地方变成了漩涡,周而复始,循环一周,从而产生六十甲子的往复循环。

干支纪日发展到纪年、纪月、纪时,形成干支历。

干支除了用于记录时间、占卜外,后来被赋予的功能也越来越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