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3/4页)

是还能余出不少来周济淮南一带的旱情。

此次南征可算马到功成,完全达成了出征前周主定下的战略计划。

战事已定,李灵遂入住周行逢的节度使府,于府内大摆筵席,遍宴诸将。

众将们皆是对李灵攻城之奇计大为惊叹,宴间多有相问,时值此时,李灵却也没有必要再隐瞒他们,遂将整个计策详说了一遍。

想那日李灵在帐中与慕容延钊谈论兵法,论及“奇正之道”时多有领悟,所谓善战者,自可化奇为正,化正为奇,两阵对垒,死战决胜可以是正,阴谋诡计,施毒传疫,同样可以视之为正,只要能获得胜利,是奇是正,本就无所谓。

他先前以巴豆之毒破幽州,以马瘟之疫败辽军,虽然心中颇为自豪,但潜意识里总是认为那种手段不过是旁门左道,上不了台面的战法,经过与慕容延钊的一番谈论,心中所想却是大为改变。

战争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获胜吗?

以己方最少的牺牲,获取敌方最大的杀伤,进而获胜,那么多兵圣战神,著书立经,苦心孤诣的研究兵法,为的不就是这一点么!

既然如此,下毒才是正道,施疫才算妙法,唯有如此,才是最经济实用的战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

既然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战,那么只好退而求其次,来一场无接触的不对称战争吧。

灵感往往在不经意见触发。

那日一阵风吹过帐中,艾草之烟随风而动,李灵豁然开朗,却是想到了迷烟之策。

经常可以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情景,某美人正在香闺内沐浴,皮肤胜雪,乌发如水,裸露的肩背,祼露的玉臂,好不香艳动人。就在此时,屋外,漆黑的夜幕下,一个黑影悄悄将窗户纸捅了个小洞,伸入一支竹筒,嘴那么一吹,筒中便飘出一股青烟。不多时,屋中美人只觉头一晕,随后便伏倒在澡盆中,此时,那黑衣人大摇大摆的进入屋中,将一丝不挂的美人抱上床……

其中淫贼所吹出来的那道烟气,便是李灵今日破朗州所用的迷烟,中医之中,它是麻醉剂的一种。

迷烟的主要成份为五种中草药,是为羊踯躅、茉莉花根、醉仙桃、酐汞、麻叶,按一定配比混和,便可制成所谓的迷烟,使用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副作用,不会似巴豆那般对人的身体造成损伤。

想到使用迷烟之后,李灵便吩咐白正珂秘密往江陵征购,为防机密泄露,这五种药草皆是分开来,与别的几种不相干的药草一同征购。

迷烟之策虽有,便实施起来却受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制约,那便是风。

烟弹击出,倘若风向不对,迷烟回刮,反倒是会把自己人放倒,到时岂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虽然说以湿巾裹住口鼻,便可防止中烟,但毕竟放烟的目的是迷倒敌人,不是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必须势处于上风口才可以放烟。

李灵当初也想到了这一点,故而那日和王审琦他们出外跑马,一则是散心,二则是想找一个当地的人问下朗州一带的风向变化如何,碰巧那日便遇到了阿草。

当日正有月晕,阿草不仅预测到第二日可能有大风,而且还告诉他朗州夏日刮的都是南风。因此他才不辞而别,连夜赶回营中,将营中抛石机尽调北门,又命白正珂将早已准备好的“迷烟弹”一同运抵城下,待风一起,便可点火放炮,以漫天迷烟放倒武平守军。

其实他这一决策却是有着一定的风险,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虽说朗州夏天多刮南风,便难保不会有所例外,偶刮一次北风、东风、西风又或是旋风,所以说,即便有风,那也是个概率问题,只不过,这一次李灵却是幸气好一些罢了。

虽然如此,他也有心理准备,故而命全军皆以湿布裹脸,到时即使风向有变,大不了此计失败,丢丢人而已,却也不会对己方造成伤害。

总而言之,此战朗州拿下得轻松,却是七分奇谋,三分天意。

诸将听闻他的解释,不由慨叹万分,皆是称赞李灵用兵如神,计谋超群,连那先前屡屡找他麻烦的慕容延钊也不得不自叹不如,甘拜下风。

李灵自然是十分的得意,却也不太过显露,却道:“此战皆赖诸位将军齐心协力,更兼士卒们用命,非我一人之力也,他日回京,本帅必当奏明陛下,论功行赏。”然后举杯说道:“来,我们同饮此杯,共贺南征圆满得胜。”

众将皆喜,各自举杯相庆。

酒过三旬,白正珂却是走到李灵身旁,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