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页)

行逢不比高保勖那般无能,他知道,周军不是惧怕他们,而是在等待着他的阵形发动变动,那时才是进攻的绝佳时机。

周行逢一脸的镇定自若,道:“沉住气,敌不动,我不动。”

话音未落,却见左翼杀声大作,一员小校策马急奔而来,道:“报,左翼有千余周军骑兵冲阵,来势甚猛!”

周行逢一怔,忙对方才说话的那员将领道:“你速率中军三千人马支援左翼,切莫让敌人冲乱阵角。”

“是!”

中军刚一变动,却见周军中号炮一响,战鼓齐鸣,两万周军如潮水般杀将而来,积蓄已久的热血终于在这一刻燃烧起来,如凶性暴发的野狼,眼光如火,脑中有一个字——杀。

周行逢急命全军准备迎击,却在两军交接的关键时刻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伙冲击左翼的周军骑兵,不知何时又绕到了后方发起了这攻。

迂回、侧击,正是骑兵作战的精髓,周军多年来与北方强大的辽国交锋,亲身亲历,自然知道骑兵的厉害。此番南征,周主却是将禁军中仅存的一千余骑兵交给了李灵,南方水网密布,不适合辽国那种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但在局部战斗战役中,骑兵依然是一柄无竖不催的利器。

连久经战火周军,面对骑兵进攻时都会感觉到吃力,更何况是处于江南水乡之地的南军,基本上,他没有什么应对骑兵战法的经验。

两下夹击,本就在战力上逊色许多武平军顿时大乱,很快便被分割,包围,各自歼灭。

血流成渠,尸横遍野。

脆弱的生命,任尔有不屈的意志,任尔有满腔的报负,一刀下去,身首异处,终究将化为一坯黄土。

没有怜悯,没有人性,杀、杀、杀,不被人杀,只有杀人。

可怜的周行逢再也没了先前的豪气,带着不足一千余人没命的往澧州方向逃去,但周军王审琦却是紧追不舍。

经过一番奔逃后,周行逢心神稍定,仔细观察身后的追兵,却惊奇的发现,紧追着他一千余众的那员周将,只带来三十来人。

几十个人却敢追击我一千余众,他娘的也太欺负人了!

周行逢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遂命余众整列阵形,欲要灭了这伙胆大的追兵。

那王审琦果然是不要命,眼见对方有千余众,想也不想,带着手下几十个人就杀了上去。

武平军卒哪里可曾见过这般彪悍之人,却是吓破了胆,又一次被击溃,竟是被斩杀两百余人,五百余人干脆交枪投降,周行逢领着不到三百余人,连澧州也不敢回,直接往老窝朗州逃去。

此一战武平精锐全军覆没,死八千,降万余,周军俘获粮草器械无数,可谓大获全胜,更有王审琦三十骑败敌千人众的神勇之事,传遍全军,周军上下军心士气大为高涨。

李灵遂上表呈奏各将功劳,又命全军入澧州休整三日,所俘金银财物遍赏三军,随后大军起程,直抵朗州城下。

此时韩通方面所率水师也已攻克岳州,不日也进至朗州,两军会师,四万大军将朗州围了个水泄不通,只需将其攻下,湖南之地自当归入大周版图。

————————

周行逢经营武平多年,这朗州又是其根本,故而更费了许多心思,城墙高厚难攻不说,光是城中屯积的粮草就足够数年之用,又兼他治理有方,军民感其恩德,皆愿拼死守城,周军想要攻下朗州,却也不是易事。

诸将们建议四面攻城,以炮石箭矢将朗州轰为平地,朗州防守虽严,但毕竟不比当日的幽州,只需这般强攻自然可下。但这样的话,城中百姓、房舍难免会遭重创,周主临行时曾交待,一定要夺下一下“完好无损的粮仓”,故而李灵不愿强行攻城。

他又想用破幽州时的巴豆之策,但朗州的水源分布不似幽州那般单一,有数条河流经过城中,若要下巴豆的话,这个工程量未免太过浩大,短时间内不易集齐如此巨量的药草。

更何况,当时幽州是在异族统治之下,无论用什么方法攻城都不会显得太过份,而此时的朗州说到底也是在同族人治下,用这等毒计的话,未免有些不忍。

还有就是上次高家村的教训,水源附近百姓多有死伤,这使得李灵对下毒之策心有余悸,非到万不得已之时,绝不轻用。

李灵试着以轻度攻击在朗州南面薄弱处攻城,如他所料,朗州的抵抗相当的顽强,周军进行了一番试探性的攻击后便撤了下来。

他又多次派人入城,企图说服周行逢识时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