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2/4页)

。《文心雕龙》有空也要深读。”郑岳端起茶盏抿了口润喉,又道:“文恪公之前,学人未知其妙;文恪公之后,儒生皆从其风。由此可见一斑。”

徐元佐连着听下来,突然觉得老师这话也是极佳的句子,笑道:“恩师这一股也是工整对仗,鞭辟入里。”

郑岳讲了半天,终于一乐,道:“你典故颇多,这是读书驳杂的缘故。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言谈之中,不至于让人乏味。行文用典,可有古风。坏处便是在科场上,要切切小心,断不能用了孔子之后的典故。”

徐元佐当即明白过来:“是了,因为我在代孔圣立言,我便是孔子。若是用了后世的典故,岂非穿越么?”

“穿越?”郑岳一愣:“这是哪里的典故?”

徐元佐脑中搜了一下,好像真的没有前人用过,只好道:“呃……杜撰。”

“小小年纪,莫去学孔北海的想当然!”郑岳笑骂一句。

当日曹操破邺城,曹丕纳了袁熙之妻甄氏。孔融便乃与曹操书信一封,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没反应过来,问:“出何经典。”孔融坦然对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这便是“想当然”的典故所出,孔融也就成了“杜撰派”的鼻祖——在他之前,即便杜撰典故,乃至伪造坟典经传,却没从未有人敢大声承认。从这个角度来说,孔融的确不愧是开山立派之人。

徐元佐嘿嘿笑了,一边给老师倒茶。此时却是由衷信服,再没半点巴结拍马的意味。

郑岳喝了茶,突然听到外面咚咚响鼓,疑道:“今日放告么?喔!真是今日!你先去好好琢磨,明日咱们再讲。”(未完待续……)

PS:每本新书只有一次上首页新书榜的机会,这个榜单长达一月,是新书最给力的榜单之一。恳请各位书友诸君方便的时候投张月票,当然,推荐票也是不能少的。谢谢!

一一八 难乎哉?不难矣!

有明以“三六九”为放告日。三旬之中只要带了三六九,县官就当坐堂放告,让治下百姓申诉冤情。今日初六,正该老爷上堂受理案子。

这也是郑岳最不喜欢的日子,是以听到催堂鼓方才想起来,急忙进去换了乌纱帽,团领常服,匆匆往公堂去了。

想去年此时,他还在春闱拼搏之中,总是羡慕那些已经高中皇榜的进士。如今不过一年,他就已经对这“县令”乏味到了极点。尤其是早上刚刚从文学的神妙之中沐浴出来,此刻陷入一片泥淖,正是云泥之别。

听完了几起民间争讼,无非就是张家占了李家的地,李家投了王家的菜……郑岳只觉得头晕脑胀,再看日影渐短,终于算是熬到结束了。

郑知县刚走到二堂,见了李文明,疲惫道:“先生有事么?”

李文明上前道:“东翁辛苦了。”

郑岳惨然笑道:“这不正是本分么。”

李文明也笑道:“东翁,高足那边如何了?”

“尚可教也。”郑岳轻松了些许:“你今日去帮他把结保的事办了,别让他出去了,叫人看见不妥。”

李文明道:“刚才我已经去问他要了三代履历,只跟东翁禀报一声便去。”他拿了徐元佐的银子,又有情面在,去礼房那边跑一趟乃是理所当然的事。

郑岳又问了几件案子的处置,便叫李文明速去,自己回后院休息去了。今年的江南格外冷,衙门正堂又鲜有官员的修缮,坐一早上足以冻成全犬科动物,当然要尽快回去喝杯热茶。围着暖炉,放松一下。

如果这时候有个能知冷暖的红袖添香手,那就更完美了。

……

徐元佐托人去夏圩送了信,确定自己考试之前是不会回去了。然后便关在屋里开始练笔,自己从《四书》之中挑选章句练习破题、承题,寻找气口。培养语感。

他的底子其实不差,只是过于宽泛而缺乏专精,此刻临阵磨枪,倒是不快也光。

再说他的竞争对手有几个人能得进士开笔?

诚如郑岳自己说的,他做制艺之初也是遍访名师,求得五式破题之法,以此便能皇榜标名,可见这个时代知识的禁锢远超后人所想。一旦得了真传,自然能够将自己与庸碌之辈远远拉开。

好在自己还只是在应付童试。有恩师保驾护航,足以一场过县试,不用参加后面的覆场。

徐元佐停下笔,思索道:我应该给李文明再塞点钱,让他在师父面前敲敲边鼓,最好是能够给个题目,事先写好一篇背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