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地点选在附近的一家酒店,还算豪华。门口招牌上写着“荆湘川鄂粤,山珍海味肴。”天知道它擅长做什么。一句话涵盖了中南地区的所有口味。估计这种地方能把兰州拉面挂上意大利面的招牌;煎饼果子称作老北京鸡肉卷;土家酱烧饼说成汉派批萨。
沈楚讯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美女,你们这到底擅长什么菜系?”
“我们这里菜谱上的菜色厨师都做得不错。”那服务员一脸端正地说。
沈楚讯看了老半天的菜谱,然后接着问:“来份扇贝。”
“好的。”
“蒜蓉粉丝蒸。”
“不好意思,我们这里没有粉丝的。”
“那你们怎么做的?”
“是清蒸,但没有粉丝。”
“放点粉丝不行吗?”
“不好意思,厨房只能按照菜谱上的做。”
“算了,就这么做吧。”
“需要放辣吗?”
“放辣?清蒸还能放辣?”沈楚讯一脸的迷惑。清蒸,顾名思义就是清淡的口味,还能加辣,这岂不抢了海鲜的鲜味。
“对,这个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配的。”
“不用了。”沈楚讯觉得问出这样的话来,实在是不专业的表现,“你们有牛尾火锅吗?”
“没有,有羊蝎子。”
“那来份羊蝎子。”
“要辣还是要不辣的?”服务员问。
“肯定要辣的,这羊蝎子不加辣怎么吃。”
“也可以做成粤式清淡口味的。”
第二十章 没有结婚证的婚礼(下)
沈楚讯冷笑了一番,心想:“这么大个酒店,就不能专业一点。该辣的不辣,不该辣的拼命问要不要辣。这菜做得是东南西北找不着调,恐怕是没有一样菜做得上味。换句话说,本土化是他们这里最大的特色。把任何菜都做得有当地风情,符合当地人的口味特色。这叫做入乡随俗。又把当地特色做成店内特色,符合人们猎奇的特性。”
“这里的菜做得实在不够专业,南腔北调,夹七杂八的。也不知道它那火锅里放糖没有。”沈楚讯实在不知道跟两位父母该说点什么。这种人就是典型上不了台面的那种类型,胡扯乱弹地倒还行,一旦说道正事上面就开始目瞪口呆。在正式场合、台面上来谈点什么的时候,他就如同吃了块烧萝卜似的,噜噜伦伦的开始囫囵起来。不过面对家长,也真没什么太多可言。一个是曾经言传身教,动辄棍棒交加,吼声震天,把自己覆雨翻云的老父亲;一个是即将开口叫“爸爸”的很熟悉的陌生男人,虽然疼爱有加,却也总觉得别扭。
谁知到桌面上的那两位老先生倒聊得甚为开心畅快,推杯换盏,很快就开始称兄道弟,还相约在棋盘上厮杀一番,大有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感觉。这种高山流水,子期会伯牙,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怀。还有两位女士更是絮絮叨叨开始讲述儿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如同一家人在炕头黏糊着。手里就缺织毛衣或者纳鞋底用的针和线。一个个真不把自己当外人。沈楚讯和刘青青面面相觑,把两位主角冷落在了一旁。他们也不好说什么,更不好意思私下里卿卿我我、甜甜蜜蜜。二人也只能正襟危坐,摆出一脸的笑容,听着四位家长的讨论。
经历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交谈和煎熬之后,四位家长大人终于准备摆驾回府。但就在沈楚讯和刘青青准备迎驾出席的时候,四位家长做了一个让二人爆炸的决定:回家一趟不容易,趁过年回家之际,把结婚的筵席先安排掉,至于结婚证的事情,来年回广州后,赶紧处理。如果等待来年领过结婚证后再结婚,又将等待漫长的一年。鉴于二人在一起有二十年的时间,所有人都如同吃过定心丸一样的稳定,可比吃秤砣还要稳重。
这种决定不仅仅是出人意料,更是富有想象力和超前意识的。本来沈楚讯和刘青青就已经有了超前意识,预先拍过婚纱摄影,但这个超前有些过分。这就和先上车后买票是一样的过程。但是现在面临的超前更是如同理解爱因斯坦E=MC&;sup2;这个公式一般,符合实际却难以理解。
“估计是老头老太太想抱孙子了。”沈楚讯在刘青青耳边嘀咕了一句。
“去死。”刘青青一把扭住沈楚讯的腰,他疼也不是、痒也不是、叫也不是。还要摆出一副面带微笑地正经模样,但地下却早已泪流满面。
“轻点,孩子他妈。”
刘青青一咬牙,把本来九十度的扭转角扩大至一百八十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