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返回群玉郡 (第1/2页)

张辽看着夏、周两国的联合军部队开始成建制的大批大批投降,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张辽走到钟神秀身边躬身请罪道:“请国君恕罪,咱们乐国的战象军应该是没了。” 钟神秀把整场战役从头看到了尾,当然知道在刚才的那种情况下,敌军都已经孤注一掷,直奔我方主帅了,那有所牺牲自然也已经是在所难免的了。 不愿意舍弃战象军,就要舍弃‘关宁铁骑’,该怎么选择,钟神秀的心里自然也是有一杆秤的,一个是为乐国开疆拓土的功勋部队,一个是降军,你说选那个?如果钟神秀真要是觉得张辽指挥的不对,早就出手干预了,只能说,慈不掌兵。 钟神秀拍了拍张辽的肩膀说道:“不怪你,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而且正是因为有你的指挥,才让更多的人活下来了不是吗?去收拾一下残局吧,我们接下来还有的忙呢。” “诺。”张辽恭敬的应声道。然后就去主持本场战役的收尾工作,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关押俘虏、掩埋尸体。 开元元年二月五日 靖州青郡郡城府衙 经过了二月二日的一场血战之后,乐国在青郡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让大军回到青郡郡城修整了一日之后,钟神秀又立刻把他们调派了出去。 乘着夏、周两国战败的这一股东风,乐国顺势接收夏、周两国的城池,战果自然也是非常的喜人,夏桀和周幽王又不是什么圣明君主,这些县城的主官们,自然也都是良禽择木而栖了。 青郡剩余的六县里,除了夏桀和周幽王所在的那两个县城以外,其余四县都很识时务的直接归降了,反正这两县也都是处于乐国的包围之中了。 钟神秀索性也就不耗费兵马去强行攻城,就这么围着他们,让他们在沉默中慢慢的死亡,这不,昨天就传来了喜讯。 自从兵败之后就日益暴躁的夏桀,终于又在人类道德底线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让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的侍从们给杀了,之后由夏国官员们领投,正式投降了乐国。 自此以后,除了周幽王所在的那个县城以外,青郡一郡城、十一县城,都已经在乐国的治下,归钟神秀所有。 虽然周幽王有些出乎意料的稳健,但钟神秀依然不打算强攻城池,得到新天赋技能的诱惑确实很大,可钟神秀又不想让手下的士卒们白白送命,承受这些无畏的伤亡,所以还是先放着吧。 今天早上,时迁给钟神秀带来了一个,他期待已久的好消息,没有错,群玉郡城终于开始内战了,目前战况进行的如何不好说,但是听说打得很热闹。 收到消息的钟神秀,立刻下旨召集了麾下群臣,他肯定是马上就要赶回群玉郡的。 但是青郡也必须要留下足够的人手来驻守,毕竟好不容易才打下的这么一大片基业,总不能反手就白白丢掉吧。 所以这个留守的人选,必须要又忠诚又有能力才行,这就需要钟神秀好好斟酌才行。 正好乐国的文臣武将们,最近一直跟着钟神秀四处征战,又来青郡开疆拓土,大家都立功不少,顺便也封赏一下。 芬县一战,首功肯定是吕布和张辽,他们俩先是救援了芬县,后又深入青郡,在敌后截杀援军,阻拦粮道,为乐国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吴三桂有救援之功和破营之功,但是放跑了商纣王,那大功就只能变成小功了。 高顺有守城和破敌之功,虽然功劳不够,钟神秀也想给高顺加一些封赏,毕竟人家高顺天天兢兢业业的保护自己,还训练士卒,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但都被高顺以自身功劳不够拒绝了。 不过高顺也不算是全无收获,芬县和青郡这两仗打完,陷阵营的预备役也有个五、六百人了,只要完成训练,补上装备,就可以成为合格的陷阵营将士。 至于蜚廉、恶来,鲁智深、林冲、杨志、武松、史进等人,则都已经封赏过了。 之后就是青郡一战,开疆拓土立下大功的又是吕布和张辽,没办法,‘并州狼骑’在跑马圈地这一方面的优势太大了,吴三桂跟在后面连个味道都闻不着啊。 决战之中,吕布又是第一个砍倒敌方的大旗,综合吕布这一段时间的功劳,钟神秀加封吕布为中护军。 张辽作为青郡决战的总指挥,毫无疑问又是首功,加上之前芬县一战的功劳,晋升张辽为前将军。 青郡决战之中,蜚廉、恶来二人阻敌有功,加封为建忠将军、立义将军。吴三桂破敌有功,晋升为奉义中郎将。其余人等虽然有功,但是不够晋升,暂且记下,下次一定。 封赏完毕,下面就是留守的人选了,最好的选择毫无疑问是张辽,有勇有谋,功劳官职都够,又有守合肥的经验,忠诚度人品也有一定的保证。 但就是因为张辽太有能力了,钟神秀舍不得把他扔在青郡,想把他带在身边留用。 高顺是核心王牌,肯定不可能留在青郡,吕布现在虽然忠心耿耿,但是钟神秀不放心他的人品,怕自己走后,他作上天了,陈宫也是同理,明明确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