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两条计策 (第1/1页)

在‘蒙古铁骑’和‘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强大攻势之下,让乐国政权成功地存活下来。 如果乐国的国君钟神秀,也不去争、不去抢的话,那么乐国政权,又怎么能够发展壮大得起来呢?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庞统、陆逊、贾诩等人,他们这些脾气秉性各有不同。 使计用计的思路,也并不相同的一众智谋之士们,最后还是一致地选择了支持乐国的国君钟神秀,兵行险招的最大原因。 因为也只有他们这些了解内情的人才最清楚,乐国的国君钟神秀面临的压力有多大,乐国政权未来所要面对的敌人,到底是有多么的强大。 结果现在‘太平道’组织的首领‘大贤良师’张角,放着有乐国政权这边,帮他们‘太平道’安排好了的好日子不去过。 看着乐国政权、曹魏政权、蜀汉政权、东吴政权,他们这四国诸侯势力联盟,围攻冀州城内的晋国司马家政权。 给他们‘太平道’组织的首领‘大贤良师’张角急得够呛,非得要故意人为搞出来一个瘟疫传播的计策。 给乐国的国君钟神秀、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大帝孙权、晋武帝司马炎,他们这冀州地区最强大的五国诸侯势力的君主们助助兴。 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一下,‘太平道’组织的首领‘大贤良师’张角的精神状态,到底还健不健康了。 同时也让乐国政权这边在气愤之余,开始怀疑是不是应该在继续暗中支持他们‘太平道’组织的发展了。 不过乐国政权的这帮智谋之士们气愤归气愤,但是到了该给乐国的国君钟神秀出主意的时候。 这帮乐国政权的这帮智谋之士们,肯定还是要绞尽脑汁地为乐国的国君钟神秀,继续出谋划策的。 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趁着‘太平道’组织的首领‘大贤良师’张角,还没有彻底地铸成这个大错之前。 把整个‘太平道’组织给提前消灭掉呢?要知道这对于乐国政权这边来说,可不是什么难事。 当初乐国政权这边,秘密清剿盘踞在乐国政权国内,暗中传教的‘太平道’教徒,虽然清剿行动和声势搞得都很大。 乐国的国君钟神秀,还专门为此而特意颁布了一个名为《乐国治安处罚管理条例》的法令,来发动乐国政权的百姓们一起帮忙。 但是乐国的国君钟神秀,因为当时出于某些特殊原因的考虑,所以乐国政权这边,也就没有旗帜鲜明地打出,清剿‘太平道’教徒的旗号。 而是直接以抓捕间谍的名义,逮捕了这些藏匿在乐国政权各地的‘太平道’教徒们。 当然了,俗话说得好:搂草打兔子,在这一次乐国政权清剿‘太平道’教徒的行动中。 还真的就捎带手,抓住了不少其他诸侯势力政权的间谍们,说乐国政权这边是在抓捕间谍,倒也不能算是错的。 所以真正知道当时乐国政权的这一次行动目标,其实就是冲着他们‘太平道’教徒们来的。 大概也就只有乐国政权这边,以及‘太平道’组织,他们这两个势力的人,才会彼此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罢了。 对于冀州地区的其他诸侯势力政权们来说,也完全就不知道乐国政权这边的行动,其实是专门在针对‘太平道’组织。 冀州地区的其他诸侯势力政权们,也只会以为乐国政权,是在搜捕他们派遣到乐国政权那边的间谍而已。 甚至这些冀州地区的其他诸侯势力政权们,可能压根还都不知道‘太平道’组织的存在呢。 要不然后来乐国政权那边,开始暗中扶持‘太平道’组织发展之后,也不可能会那么轻而易举的。 就帮助‘太平道’组织,成功的改头换面,彻底的大隐隐于市,融入到了当地的百姓之中。 那么现在乐国政权,想要彻底的毁掉‘太平道’组织,杀死‘太平道’组织的首领‘大贤良师’张角。 自然也就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了,只要乐国政权这边,把有关于‘太平道’组织的情报。 直接告诉魏武帝曹操、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大帝孙权、晋武帝司马炎,他们这四国诸侯势力的君主们。 甚至是直接告诉冀州地区,以及冀州地区周边大大小小的各路诸侯势力政权,那么这个‘太平道’组织,就会立刻如同是过街的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再加上乐国政权这边,还有一个长期潜伏在‘太平道’组织的首领‘大贤良师’张角身边,假扮成了一个‘智谋之士’的乐国政权间谍。 可以随时随地地向乐国政权这边,透露出‘太平道’组织首领‘大贤良师’张角的实时所在位置。 这样一来,如果乐国的国君钟神秀,真的想要对‘太平道’组织的首领‘大贤良师’张角执行什么斩首战术。 派出乐国政权这边的精兵强将,直接去杀死‘太平道’组织的首领‘大贤良师’张角,那还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么。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