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2/4页)

展参差不齐,波斯湾、几内亚湾的油田更是典型的“吸管经济”——区内工业发展低下,宝贵的油气资源都万里迢迢运到遥远的消费国,相对于这些“兄弟海湾”,渤海湾更有条件、更有机会建成均衡发展、体系完备的复合经济圈,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然而不利因素也不可小觑。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能源需求急遽增加,其速度远超过任何人的预期,曾有权威机构预计,到2020年,中国需进口5亿吨原油和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谁也不能保证这一预期不被突破。在能源缺口越来越大、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一路攀升的背景下,谁又敢保证,南堡油田的开发速度不会在压力下“超标”,从而使预期中的“百年油田”大大折寿,并直接影响渤海湾经济的良性发展?

环渤海湾一带工业开发历史悠久,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稠密固然有其优势所在,但也给大规模开发和基建造成不少难题;这一带空气、海域污染问题本已相当严重,渤海湾又是开口很小的内海,大规模的石油开采及石化等重污染行业的兴起,是否会令这一切雪上加霜?虽然中石油方面在第一时间已作出环保承诺,但仍有一些人士提出“暂缓开采”的建议。

此外,这一地区原本就严重缺水,而石化产业恰是耗水大户;沿海石油开发、运输需要良好的港口、交通条件,而这一地区处于东北和华北间咽喉要冲,陆地交通负担原本已很沉重,海上又有相当规模的冬季结冰区,与之相比,墨西哥湾、北部湾、几内亚湾都处热带,港口无结冰之虞,水资源丰沛,波斯湾同样在热带,水资源虽更匮乏但工业并不发达,石油几乎全部外运。从这个角度比较,渤海湾要赶上其它几位“湾兄湾弟”并非易事。

不论渤海湾是否能成为“中国的波斯湾”,南堡油田的发现、开发和投产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都是怎样估量也不为过的,因为它不紧缓解了中国能源供应的紧张态势,提升了中国的能源安全系数和能源战略灵活性,更给中国建立战略性能源储备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加纳:一万倍的价格与价值】………

一万倍的价格提升能否带来相应价值的升值,还得走着瞧

据说,加纳人手里的钱马上要更值钱了:该国中央银行5月18日宣布,将发行新货币“加纳塞地”取代现有货币“塞地”,这项工作于7月开始,至12月31日完成,在此期间新旧货币并行流通,此后塞地将完全废止。

加纳塞地和美元兑换率大体为1:1,前者也许更高一些,而现在1美元差不多可以兑换10000塞地,从这个意义上,加纳货币的价格提升了一万倍。

和许多非洲货币一样,塞地币制一直非常不稳,80年代以前通胀率经常维持在100%以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帮助和一系列金融改革影响下,经济稳步发展,通胀率大为下降,去年10月已降至10。5%,在这种情形下,用一种新的、比值较高的货币取代历史上劣迹斑斑的塞地,体现了加纳政府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和踌躇满志。

然而不能不看到,自83年至今的20多年里,塞地的比值一直如坐过山车般上下翻飞:1983年是123%,1991年陡降至18%,1996年升至44%,1998年降至20%,2000年却又飙升至40。9%。

稍加关注不难看出,币值摆动的背后隐藏的是政治和经济的动荡:每逢加纳大选年,政局不稳,通货膨胀便陡升,反之则迅速滑落;此外,独立至今已近47年,但加纳的经济结构仍是“三大支柱”(黄金、可可、木材)包打天下,对国际市场依赖严重,而这三大支柱的国际市场又以波动剧烈、忽冷忽热闻名,这就使得加纳经济不得不随国际市场的起舞而反复重演从沸点到冰点、再从冰点到沸点的打摆子运动,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货币自然未能免俗。

加纳政府和央行的底气是近来状况良好的经济:2005年尚有1。958亿美元赤字,2006年即变成1。788美元赢余,趁着这股势头趁热打铁,“让新的强势货币成为撬动经济的重要杠杆”(加央行负责人保罗。阿加赫PaulAcquah语),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然而这股不同凡响的势头仍是拜三大资源在国际市场价格飙升所赐,这种飙升在47年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几无例外带来盛极一时的繁荣景象,但随着价格回落,又如镜花水月,倏忽间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将货币改革的前提架构在这样的基础上,不啻在沙丘上建大厦,令人不免捏上两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