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2/4页)

能让一铁帽子王心甘情愿的鞍前马后,这是怎么样的一种魅力啊…(未完待续)

第六十九章 无进展

鉴于雅朗的吩咐,唐高林和李真没再徘徊于九王爷府和十四王爷府为营救唐烨而努力。

唐高林则不时的出去四处打探一下最新进展,李真则在家和唐王氏面对面叹气。

是的,李真已经将唐王氏和唐蜜接到了自家的宅子,在这鸡飞狗跳的时刻,唐王氏若再和一堆亲戚挤在狭小的空间中,那会更加难熬的。

唐高林其实也想住到李宅的,可家里不能一个主人都不在啊…

为什么唐王氏会住进李宅呢,这就说来话长了。

唐烨出事后,唐家亲戚倒也没跳起来和唐家划清界线,在经过最初的惶恐后,唐余氏便叫唐高志一家人搬去旅馆,若形势不妙,立即出京,而她自己则是一定要留下来陪大儿子的。

唐高志自然不依,非要和大哥一起共患难,弄得唐高林好不感动。

最后,唐高林便硬要将大伙儿都送去客栈,还嘱咐他们第二日就赶紧起程离京,就没再费事看什么形势了。

一直没说话的唐王氏的二哥临了说了句,“让蜜儿和我们一起回老家吧,蜜儿是闺女,九王爷应该不会费神追究她的…”

王远山此话一出,唐家人立刻就落了下乘,竟然将唐蜜给忘了…

于是,场面立马又乱哄哄起来,唐俞氏众人开始表白他们其实没忘记唐蜜,只是没特别点出来而已…

已经为唐烨哭晕过两次的唐王氏听见满屋子乱纷纷的,全是嘈杂声,怒了,冲唐高林开火了。“真娃子还在九王爷府前跪着呢,你不去跟着跪,还在这磨蹭什么,叶子又没干株连九族的事,衙门的人还没上门呢。你担个什么心啊,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救叶子吧,蜜儿。跟娘去做饭,呆会儿给你姐夫送饭去,他得吃饱了才有力气接着跪呢!”

发完飚的唐王氏便拎着唐蜜去另一间屋子做饭去了。留下大伙面面相窥。

隔了一会儿。唐高林才回过神来,对脸色不愉的唐俞氏道:“娘,她是急糊涂了,言语间有不妥当的,你多担待些,大家今晚还是去住店吧,贵人的事说不清楚。”然后又嘱咐唐高志,“二弟。我就不送你们去客栈了,我晚上得去陪真娃子,娃儿娘糊涂了。等她将饭做出来,内城的城门都关了。所以,我得赶紧买点馒头进内城去…”

当晚,唐家人和王家人最终还是去了客栈,但第二日便回来了,大概是想明白了,或者是在客栈打听了些消息,认为,唐烨此举十之八九牵扯不到他们身上去,总之,他们又回来了,说要帮忙开店,这时节,唐家若再没了收入那可就麻烦了。

他们返回租书店的时候,唐高林还没从九王爷府回来,………唐高林白天得四处奔走,看能不能找到人帮忙,哪怕出个主意也好,所以,12个时辰一直跪的这项工作便只有李真一人承担。………唐王氏心头还是不大痛快,便道:“哪还有什么心思做生意?蜜儿,写个告示,就说肥肠店不营业,三牛,你拿去张贴了。”

女人嘛,心眼总要小些,所以,这计较也就会多些,三牛、四牛也同样惶惶不可终日,可最终两孩子选择了留下陪唐王氏。

也许是两孩子太小,觉得跟着陌生人去住店也同样惶恐,还不如待在熟人旁,心里还能有个依靠,也许是两孩子真的仗义,也许是两孩子感恩,也许是两孩子人小不经世事,潜意识里没法将问题严重化…总之,不管是什么理由,两孩子留下了,陪着唐王氏和唐蜜。

所以,唐王氏一大早见着一堆亲戚,就没给好脸。

唐俞氏当下忍了,唐高志则陪着笑,写了张肥肠店停业的告知,唐蜜的字不怎么上得了台面,然便帮着开租书店,肥肠店是没办法开了,唐王氏哪还有心思下厨,但租书店却是可以坚持营业的。

唐王氏没多说什么,将早餐装进食盒,和唐蜜一起去给李真送饭去了,临了才说了句,“弟妹,厨房里有米面,你看着弄吧。”

唐王氏和唐蜜在九王爷府门前一直待到要中午了,才回家做午饭,唐方氏已经做好了,“嫂子,我煮好了稀饭,舀出来就能给真娃子带去。”

唐王氏道:“吃了稀饭,真娃子要不住的跑茅房,我给他做饼。”

天地良心,唐王氏真没针对自己这个妯娌的意思,她只是实话实说,而且唐家都是四川人,基本上没人会烙饼,唐王氏自己如今做个馒头还不成形呢,烙饼的技术也是非常的差强人意,所以她此时真没指责唐方氏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