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4页)

样也是为基础的一种,是入门考试,而且按齐律,大齐王朝每一县都要县试,因此,也是考的人也是多的。

经历一次县试,便足以刷下数以万计的童生,同时,也会诞生一批的特权阶级。

每当想到这里,王观澜便觉得有些好笑,要知前世经常看一些旧时的野史小说,才子佳人的也不少,里面大的特色便是进京赶考的穷书生特别多,却不知有资格进京赶考的书生,至少也都是有着举人的功名的,明代,举人已经可以做官了,即使是秀才,十里八乡也都能够算得上是特权阶级,只要不是做人太过失败的,哪里会成为弱势群体呢?这就像是网络小说一般,总是喜欢先把主角写成废物,倍受欺凌,然后再强势崛起的道理一般,先抑后扬,这才有阅读的快感不是。

不过,那些都是得到功名的秀才,现聚集县衙门口的却都是一些不第的童生,颇有些寒门士子也其,那县衙口,应试者很明显的分为了两个群落,一个群落的士子都与王观澜一般,锦衣华服,另外一个群落,衣裳却是显得有些寒酸,不过,不管是寒酸,是华服,还是补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整洁,干净。

对于这里所有的人来讲,今天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日子,寒门士子要借今天的童子试一步登天,而世家子也想要借这一次的机会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不由得他们不重视,连王观澜这个宁王庶子都要来参加,足以说明了今天这一次考试的分量。

是的,宁王庶子王观澜要参加本次县试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南华城,作为西南三州的统治者,宁王府西南三州的影响力远要比朝廷强大的多,不要提这西南三州的核心南华城了,南华城,宁王府就是天。

可是,即使是天,也无法科场舞弊,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县试,也无法做到。

大齐皇朝,乃至之前的皇朝,对于科考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无比的运转体系,这个体系,这个体系之,一切都以本身的才能说话,就拿低级的县试来讲,每一个进学的考生的卷子都会公开的出来,由人评论,除此之外,交上试卷之后,考生还需要誊写一份随身携带,与将来出来的卷子相互印证,这样就从很大程上杜绝了考官里面做小动作现象,除此之外,科考还有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措施,这些措施,规范,要比王观澜前世的高考严格的多,可以说,别说他一个宁王庶子,就算是皇帝的儿子参加科考,也没什么作弊的机会。

不过,不管是有没有作弊的机会,身为宁王的庶子,他王观澜仍然是这一次县试的热门话题,刚一到县衙门口,便吸引了诸多的目光。

今天王观澜也是一身锦衣华服,而且以红色为主,没别的意思,今天这样的日子,总得讨个彩头不是。

王观澜的出现,县衙门口引起了一阵的骚动,县试的日子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来说,都是极其重大的,因此,今天南华城可以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王观澜甚至那些哨兵之看到了宁王府的兵丁。

要知道,南华城的县衙其实不大,再加上又是宁王府的驻地,这城的治安一向很好,因此县衙的衙役兵丁的数量极少,碰到像县试这样的大日子,人手不够的情况下,都会向宁王府借人,这是一个惯例,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惯便,暴露了王观澜的身份。

王观澜的年纪不大,虽然是身份极为特殊,但是南华城真正认得他的人其实并不多,那些来自宁王府的兵丁对他却不陌生,一看到自家的少主人出现了,当然一个个的都恭敬的行礼,这样一来,想不惹人注意都不行。

“见过十四少!!!”

看到王观澜出现县衙门口,立刻便有不止一个人上来给他打招呼,这些人有老有少,无一例外都是属于锦衣华服的圈子,他们的家族南华府都算是有地位的人,虽然不能和王观澜相比,但是势力也都盘根错节,而其有一部分人明确的知道,这位王府少爷,就不久前顿悟了一门佛门神通,是一个武双全之人,很得宁王看重,当然要好好的结交一番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观澜也都一一的与打招呼的人回礼,面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虽然不认得这些人,不过前世待人接物的手段,他却是不输于人的。

几番见礼之后,他倒也是搞清楚的这群来见礼之人的来历,其显眼的是三个人,一名叫周云逸的胖大的书生,是南华城有名的书香世家周家的子弟,师从滇州大儒韩云德,原本早就该来参加乡试,顺是韩云德于三年前病亡,他为师守陵,所以一直拖到了今日才来,另外两人一人叫徐晶,一名叫赵海平,亦都是南华城有名世家的子弟,而那些寒门士子,引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