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2/4页)

,当即带领三千人前来支援,可慌乱之间毫无作用,自己的军队反而被败退的前军冲乱,只得落荒而逃。 眼看时机成熟,解生随即下令发动总攻,两千明军全线出击,奋勇追击日军。

这是日军的又一次崩溃,简单说来,是两千明军追击一万五千日军,且穷追不舍。这一

景象给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在相关的日本史料中,留下这样的记载:稷山之战,明军投入了四万大军,布满山林,不见首尾(遍山盈野)。 只有鬼才知道,那多余的三万八千人,是从哪里寻来的。 就这样,日军大队被两千明军追着跑,损失极为惨重,追赶鸭子的游戏一直进行到下午四点,直到日军右路军主力到达,才告结束。 此战,日军大败,阵亡八百余人,伤者不计其数,史称“稷山大捷”。 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战,虽然日军仍占有绝对优势,但麻贵的冒险迷惑了对手。几乎所有的日军指挥官都认定,在王京等待着他们的,是一个更大的陷阱。 于是他们停下了脚步。 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军事判断,此后,他们再也未能前进一步。

虚张声势的麻贵赢得了时间,而不许后退的邢玠也没有让他失望。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他已完成了部署,并抽调两万余人进入朝鲜作战,加上之前陆续赶到的部队,此时在朝明军的数量,已经达到五万。

错失良机的日军这才恍然大悟,但已于事无补,随即全军撤退,龟缩至南部沿海釜山一带,离下海只差一步。 战争的主动权再次回到明军的手中,麻贵知道,该轮到自己了。 为了让日军毫无顾虑,放心大胆地下海,麻贵制定了一个全新的作战计划。 四万明军随即分为如下三路: 左路军,统帅李如梅,杨镐,一万六千人,进军忠州 中路军,统帅高策,一万一千人,进军宜宁 右路军,由麻贵亲率,一万四千人,进军安东。 此外,朝军一万余人,进军全州。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阵型,因为各路大军的进军方向,正是日军的集结地,而他们,将面对各自不同的敌人。 中路军的前方,是泗川,这里驻扎的,是日军岛津义弘部。

朝军的前方,是顺天,呆在此地的,是日军小西行长部。 两路大军气势汹汹地向着目标挺进,然而,他们是不会进攻的。 '1249' 派出这两支部队,只为一个缘由——迷惑敌人。 日军有十二万人,明军只有四万,所以分别击破,是明军的唯一选择。 而麻贵选中的昀后目标,是蔚山。 蔚山,是釜山的昀后屏障,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交通便利且可直达大海,是日军的重要

据点。 麻贵据此判定,只要攻占蔚山,就能断绝日军的后勤,阻其退路,全歼日军。 驻守蔚山的,是加藤清正,兵力约为两万,就人数而言,并不算多,看上去,是一个再

理想不过的下手对象。 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日军明显吸取了四年前的教训,在布阵上很有一套。顺天、泗川、蔚山各部日军,摆出了品字型阵型,形成了一个十分坚固,互相呼应的防御体系。 所以麻贵决定耍阴招,他先后派出两路部队进逼顺天、泗川,造成假象,使其无法判断进攻方向。此后,他将主力明军三万余人分成左右两路,分别向不同的目的地挺进,以降低日军的警觉。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万历二十五年(1597)十二月二十日,左右两军突然改变方向,在距离蔚山不到百里的庆州会师,麻贵的昀后一层面纱终于揭开。 明军即将亮出屠儀,敌人却还在摸黑。相对而言,日军的将领都是比较实诚的,接到敌情通报后,小西行长和岛津义弘立刻加紧自己防区的戒备,严防死守,而没有敌情的加藤清正,由于没有任务,竟然离开了蔚山,跑到附近的西生浦出差去了。 将领水平如此低下,当兵的还不挨打,那就没天理了。万历二十五年(1597)十二月二十二日夜,明军从庆州出发,黎明到达蔚山,进攻正式开始。 先锋李如梅率先出击,带领三千骑兵直插日军城外大营,对于这群不速之客,日军毫无思想准备,当场被斩杀一千余人,损失惨重。明军乘胜追击,彻底击溃了城外敌军,日军全线退守城内。 明军进攻之时,加藤清正正在西江浦扛砖头修工事,而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昀慢,只有更慢。

这位仁兄实在是迟钝到了极点,之前毫无准备不说,仗打了一天,日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