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2/4页)

德式师,已经成了尘封的历史,不再被人提起。

3、一·二八淞沪抗战

日本一口气吞下了东三省,有点飘飘然了。

甚至有一些号称是“中国通”的日本人,把中国说得一文不值。

如平田晋策就这样评价中国军队:

中国现有军队,共有二百多个包含着许多步兵团的师,就士兵的数量说,共有二百多万,可是够得称为现代化的军队,有现代化的装备的,实在找不出一个师。

中间偶然有一、两旅或团比较好一点,然如严格地说,仍旧是落伍的。

中国军队绝对不能对外,也绝对不会对外的。纵使有拿破仑的天才来率领,也无法使用。

中国军队完全以步兵为中心,还是殖民地的战术,就是南北非洲的战术。

中国军队之弱点为天下周知之事,而中国高级将领不学无术,反妄自尊大。

中国海防等于零,战事一起,日本只要派几条兵舰,马上就可以封锁中国海岸线,从汕头、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烟台,一直到天津,只要很少的力量,就可以占领中国所有经济中心,使它毫无接济,毫无办法。

中国毫无防空设备,只要日本动员令一下,日本飞机在最短期间,即可将中国所有重要城市统统炸毁。

……

平田晋策的上述评价未免太过狂妄,但有一点他说对了,那就是:中国人喜欢窝里斗。

中原大战后,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最早公开支持蒋介石的,是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濬发起“九省联防”,他们希望借此同胡汉民在广州成立的“中央党部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相对抗。陈济棠又倡议“西南五省大团结”,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等也在筹划“北方六省大联合”。

国民党可谓四分五裂,蒋介石不得不第二次下野,由孙科出任。

1932年1月4日,孙科迫于形势,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南京政权出现危机。

日本人感觉机会来了。既得东北,日本食髓知味,打算以武力独吞上海。

于是在上海策划先是制造事端然后嫁娲于中国的事变。史称“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上海租界的5名日本僧侣忽然被一群中国人围打,其中一人被打死,二人重伤。但二战后的调查发现,该事件原来是关东军的高级军官委托日本上海总领事馆的武官,雇佣中国无赖所干。中国人打死日本僧侣一事,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骚动。1月20日,在上海居住的日本人近千人,到日本总领事馆和海军陆战队总部门前示威*,强烈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出兵保护他们,在示威途中这些日本人还捣砸了一些贴有反日标语的中国人商店。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

29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威胁中国政府,诬指上海事件是中国排日运动引起的。南京国民政府于30日仓促迁往洛阳。至2月2日,日军从国内增调航空母舰2艘、各型军舰12艘、陆战队7000人援沪。蒋光鼐急调第60、第61师参战。3日,日军破坏停火协议再向闸北进攻,被守军击退。

英、美等国怕战端扩大,影响他们在上海的租界利益,遂出面调停。日本见上海战况对自己不利,表面接受“调停”,以待援兵。

日本内阁于2月14日又调陆军第9师参战,改由第9师师长植田谦吉统一指挥。

同日,国民政府主战派将领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不顾主和派的反对,亲率第87师、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

第五军中的第87师、第88师,武器都是德国进口的,士兵都配戴德军M35钢盔,并由德国军事顾问团亲自训练,称为“德械师”,一度担任卫戍南京任务,可谓是国内战力最强的陆军部队。

守军第19路军与第5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及既设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战斗力强的部队夹击突入江湾、庙行结合部之敌。经过6昼夜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

淞沪抗战爆发,不知如何处理的孙科已下野,亲蒋派纷纷要求蒋介石出山,提出“请蒋先生到南京主持中央政治会议”的动议。1932年3月1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