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现实的无声讽刺 (第2/3页)

好书推荐: 快穿之魅魔榨汁机

战漂亮获胜之后,徐茂自率领两万兵马,也抵达了赤壁的东北面,驻扎在东城五里之外。

隔日,武延光率兵五万,来势匆匆,气势如虹,直接兵临赤壁下,驻扎在北门五里郊外。

紧接着,李尧、叶信、王佐三人,率领着三万兵马,兵临赤壁西门。

三方兵马,加起来将近十万,各部的骑兵绕城而奔,一阵阵地动山摇的马蹄声隆隆的响彻。

从城头能看到,城外不仅陆地上有一面面的战旗,长江水面上也是旗帜遮天,铺天盖地,密密麻麻,仿佛已经把赤壁城围的滴水不漏。

已知湘军战力的的俞通渊已经打定主意固守,下令四方城门紧闭与赤壁共存亡。城内虽有五万兵马,但由于俞通渊先前的战败,十万兵马的围城,气氛已经变得十分紧张、微妙起来。

“越巂侯俞通渊虽得了父荫,但也是参与过开国战争的,履经战火,他治军很有本事,十分擅长巷战,不可轻敌。根据情报俞通渊已经打算顽抗,我军就算用掩护勇士营上去炸开城墙,但如果俞通渊领兵与我军展开巷战的话,我军的伤亡将会非常巨大。”

帅帐之内,李尧向众将分析着。

来到赤壁城下,李尧发现俞通渊给他们来了个深沟高垒,见识过勇士营厉害的王佐极力主张掩护勇士营去炸开城墙,迅速攻取赤壁,以便夺得兵临九江城下的头功。

为了军功,也为了破九江之后的粮草收获,王佐已经有些顾不得湘军自身的伤亡了,不仅如此,武延光、叶信、徐茂等将领也同意炸城强攻,毕竟李增枝的三十万大军还在南边追击着朱柏,时间拖得越久越容易出变数,反倒是跟朱柏感情最深的李尧强烈反对这种作战发案。

“我西路大军即便打下九江,还有德化、瑞昌等重镇,如此一路强攻下来损兵折将,即便拿到战功与粮草、军械又能如何?王爷、世子一直坚持内战少伤人命为主,这并非良策。而且我们的任务本来就是牵制俞通渊变形,何不围城缓攻?一面可以牵制德化、瑞昌的官军,一面等赤壁守军士气低迷之后,再将其迫降,如此方为万全。”

武延光有些顾虑:“强攻巷战的伤亡固然不小,但是围城缓攻也不是不攻,连日下来的持续伤亡恐怕小不了?而且围城旷日持久,敌军士气虽会降低,可我军一样会师劳兵疲。”

李尧沉吟片刻,说道:“可以占缓几天再开始攻城,我军先扫清赤壁外围,然后静等德化、瑞昌等地派来援军,再于赤壁守军面前大破其援军,到时敌军士兵自然气沮。而且我儿天佑,也会在夺取湖口后对九江发起进攻,只要他夺了九江,没有了补给,俞通渊不战自溃。”

“李帅的办法很好,那就请下令吧。”听完李尧的办法,连请战心切的王佐都心服口服。

“叶信、王佐听令……”

……

粮道运输线是一支所有军队的绝对机密,除了主帅的绝对心腹之外,其他人是完全不知道的,而且这条运输线路不只一条,且每次都会变换使用,这都是为了后勤运输线的安全。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充足的粮草、军械保证,即使兵马再多,士气再盛,面临的也只能是败亡的结局。

所以,官军的三十万主力和俞通渊赤壁的粮草运输重任,都由越巂侯爵位的继承者,俞通渊的儿子俞靖来负责。

俞靖跟随俞通渊参加过多次战争,为人很有谋略,在军中也破有威望,深得众人的信任。

可惜再有谋略的人也难过美人关,俞靖的性格特点、喜好与习惯以及今天运粮队选定的回归路线,都已经清楚的记在了李天佑的脑海之中。

李天佑在攻占湖口之后,马上带领五千骑兵走小路绕过九江,来到了预订的埋伏地点。

李天佑与金日拜在一处不知名的高坡上伏下了身子,骑兵们也并没有离去多远,就在数百步外的一片树林中隐蔽起来。

高坡下面有一条宽阔的官道。

从九江到建昌大约有三百余里,这条平坦宽敞的官道直通南北,平时车马人流往来不息,但自从朝廷与湘王府的大战开启之后,官道上已经变得冷冷清清,极少再看见车辆行人,往来的商旅都改走小道,而官道上只有军队或者军粮车队往来。

俞靖已经往建昌城运送了一大批军粮,李天佑等的就是运粮队回归的时刻。

金日拜低声道:“将军,这里条路上没什么人啊,敌人真的会从这里过吗?”

金日拜的汉语学习得很快,虽然语调还有些怪异,但意思已经能够表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