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不从吾赴国难者,非忠孝也! (第2/3页)
量,乱来而已。他说的只是最有利的估算结果,是在朱久炎完全没有反应,全部按照他们计划来的情况下,争取到的最佳结果。
要想实现这个结果,除了己方要多多努力之外,还要有上天的眷顾,让朱久炎在这段时间内正好失去警惕之心,说白了这个计划的隐忧非常的多。
不过这种扫兴的话却是不能对皇帝讲得太明白了。
“既然如此。”朱允炆闻言连连点头,对梅殷托付道:“那一切都托付给姑父了。”
“陛下,靖也愿随梅大人一起突围,南下募兵!”正在徐辉祖要下令开城的当口,杨靖忽然出班对朱允炆躬身启奏。
“哦?杨爱卿想亲自去募兵?”
徐辉正要反对,但朱允炆明显有些意动,杨靖素知兵事,忠诚也毋庸置疑,在这个危机的时刻,杨靖若是突围而出,却是比先前那些蛇鼠两端的人来的靠谱。而且杨靖的九卿身份,也能使他招募更多的勤王兵马。
想到这里,朱允炆马上将疑问句改口,用欣慰的语气道:“国家危难之,方见忠义。杨爱卿不惧生死,愿意舍命突围,实乃我大明真正的肱股之臣!朕在此多谢了。”
说罢,朱允炆居然当众对着杨靖作了一揖。
杨靖哪里感受,忙是躲闪,然后跪地还礼道:“靖此番若得不死,必募来兵马,缓解京城压力!”
“如此就拜托杨爱卿了。”朱允炆一脸的感动,忙将其扶起,拍着他的衣袖道:“朕马上写一道密旨交予爱卿,爱卿可便宜行事。”
徐辉祖见事已至此,也只得叹了口气,下令开城掩护梅、杨二人突围。
……
就在梅殷、杨靖被人掩护突围的不久之后,朱柏也已率领李尧、李天佑、武延光、叶信、陈晖、徐茂、魏志勇、王佐、黄芳等将,率三十余万人马从赣鄱一路攻占长江沿岸的朝廷府县,来到了南京城南面的溧水城(今溧水县)。
……
“陛下召天下勤王兵马救援京城,我们好容易才募得兵马至此,京城之中却不知我等率军已至,如再贸然前进,恐被叛军击破。”
溧水城兵营,杨靖和黄子澄正在军营商量着兵马的行止。杨靖也是突围的时候才发现,被贬为庶人的黄子澄居然也奉了皇帝的密令南下募兵,当时的心情杨靖简直不能用言语形容。
杨靖这才发现,黄子澄这哪里是罢官,先前皇帝只是做做表面功夫而已。
杨靖这倒是真的有些冤枉了朱允炆,黄子澄的起复跟朱允炆确实没有多大关系,这一切都是马皇后的意思。不过朱允炆两口子商量的事,杨靖又如何能够得知?
总之,杨靖只能被迫与黄子澄搭起了火……
黄子澄这段时间在家中赋闲,也算是有时间对当前的战略形势有着认知,简单的来说,就是终于清醒了一些,募兵的时候倒也没跟杨靖争吵起来,维持了表面上的和睦。不过他可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反而更加认定杨靖立场不坚定;湘、燕二藩太狡猾,蓄谋已久。当初自己的手段还太过温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导致自己愧对圣恩。
这也是黄子澄敢于跟随梅殷突围,南下募兵的原因,他只感觉当初自己太顾及名声了,下手不够狠。卧薪尝胆一段时间的黄子澄倒是真的脑子会转弯了。
突围的时候杨靖对朱允炆的话,也是募兵前来“缓解京城压力”,所有人都知道新招募起来的新兵跟身经百战,战力强悍的湘军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更何况在没有精良兵甲的情况下。
此刻用皇帝的圣旨,招募起来的两万人马,手中的兵器、盔甲都是非常破损的地方库存装备,很多士兵甚至都只有皮甲,没有兵刃……
这样的兵马,别说单独面对湘军取胜了,真到了战场上会不会自己崩溃都是另说,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梅殷带领两淮兵马前来,互通消息,力争协同行动,在南京城外形成配合,用里应外合的三面夹击战术彻底击败朱久炎。
所以,他们这一路行来,从经常性地翻山,远远地避开了湘军的斥候,尤其为了避开沿途可能有的湘军兵马,他们甚至不惜艰难跋涉穿越湖泊河流之间的泥沼区,迂回绕到了南京南面的溧水城。
这样迂回曲折的行军路线,加上湘军连续扫荡京畿周边的府县破坏朝廷的驿传系统,齐、黄二人已经很长时间得不到各方面的情报了,京城的局势到底如何,只能通过路上的汹汹传言加以猜测,至于梅殷到底有没有召到两淮的兵马,梅殷现在到了哪里,他们二人更是一无所知。
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