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万事俱备 (第2/3页)

有一次不是赞赏有加。而且我今日观之,国公能在如此天气之下,来回搬运巨石,身体何等强健?思虑更是尤胜少年,哪里有昏聩老迈一说?如今天下未定,正是需要国公出面巩固大明江山之时,国公切莫轻废了经世治国之才。我与父王对于治国算是很生疏的,中枢之劳还真的要请国公多加指点。”

朱久炎心里倒真是这么想的,徐辉祖的本事是没得说的,其战略眼光和政治洞察力也是一流的,他这个对手最有发言权。不管朱允炆是否采纳了徐辉祖的进言,徐辉祖说的建议到最后多半都能说中,那些军事上的部署如果不是碰上了朱久炎这个异数,多半也是能够成功的。

除开徐辉祖的出身与威望外,他治理国家的才能,也正是湘王府的班底所欠缺的。

曾言、庞荀没有最顶层的辅国经验;郁新则是个专攻户部的专才;杨靖虽为九卿却是性子太耿直,而且杨靖的忠诚还有待考验;

至于杨士奇、解缙、夏原吉、金幼孜这些才华横溢的少壮派,虽有聪明绝顶的头脑与常人所羡慕的天赋,可他们毕竟年轻,不说他们身上的傲气,他们连朝廷各部的运转都没怎么搞清楚,现在他们可不是辅政治国的好人选,当储备干部观政,历练历练,了解朝廷各部的运转才是他们现在最应该做的事。

而茹瑺、沈溍、梁焕他们三个,虽有治国之能,却没有威望,而且他们三个的名声也不太好,毕竟是被银钱收买过来的。很难得到建文旧臣的尊重,根本别想制定的政策能够得到完美的贯彻。

若真的强行安排茹瑺、沈溍、梁焕三人辅政,推上前台,那些不满的朝臣即便不敢反抗,但磨洋工、敷衍了事的办事态度,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算来算去,也就真的只有徐辉祖才能做到完美协调各方,顺利过渡。

徐妙锦在旁边道:“大哥你别一根筋了,湘王也是太祖之子,大明江山为重。”

“大伯,魏国公可是一面大旗,这面旗帜对朝局的作用您是最清楚的,您也不想大明江山再受动荡吧?”怜星适时补充。

“魏国公”这三个字,让徐辉祖再次想起了徐增寿出门前说的话,他脸上的表情变幻,心中默默地做着剧烈挣扎。

……

这一进去就是小半天,徐忠他们静静地在府门外等候到子时,才看到朱久炎与怜星笑吟吟地走了出来,徐辉祖和徐妙锦则是恭恭敬敬地一路送出。

“回王府别院。”

一上车,朱久炎就轻声地吩咐着赶车的赵来,虽然做了多番准备,但对于说服徐辉祖,朱久炎的心里其实还是没有多大把握,原本是抱着尽力而为的心思,不想说服工作出乎意外的顺利,或许是因为朱久炎的诚意打动了徐辉祖,也或许是因为徐辉祖对怜星的愧疚才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反正后来徐辉祖接住了朱久炎的橄榄枝,愿意明天出现在朱柏的登记大典上。

赶车的赵来鞭子一甩,马车离开徐府门口,向着前方滑了过去,徐忠他们随后紧紧跟上,护卫在车队的两翼。

南京又开始下雨了,不过已经不是先前那样的大雨,而是连绵细雨,即便是在这样阴雨绵延的天气之中,朱久炎也是高兴无比,只感到分外的舒畅,对怜星说了句:“谢谢。”

怜星微微摇头,看向前方。

朱久炎循着她的目光看去,见道路前方,站着几个人,牵着几匹马,浑身淋得湿漉漉的,却是一动也不敢动,一见朱久炎的马车过来,立即就是躬身一礼。

朱久炎他发现领头的正是徐增寿,他示意马车停止前进,招手让徐增寿过来。

徐增寿巴巴地小跑了过来,待到车窗边,他才拱手用适中的语气道:“见过世子殿下,见过……”

“我刚才叫了他大伯,你就不用见礼了。”怜星清冷地声音传出。

“那感情好,那感情好。没想到我那顽固的大哥,也有开窍的一天。”徐增寿脸上堆满了笑容。

“今天要谢谢你。我记在心里。”怜星目视前方,向后靠去,马车外的徐增寿再也瞧不到怜星的身影。

“嘿嘿。都是我应该做的。”徐增寿哪里敢恼,一脸的受宠若惊。

朱久炎现在才瞧明白,感情徐辉祖那里的顺利是怜星做了预先安排,应该是派徐增寿去进说了些什么,才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还请徐……徐都督勿怪,怜星就是这性子。”朱久炎也知该叫徐增寿什么,干脆称呼他以前的官职。

“哪能啊!能帮上忙我心中高兴极了,没什么事,那我就告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