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衍圣公的传承 (第2/3页)

好书推荐: 快穿之魅魔榨汁机

心上朱久炎是想断绝孔家的爵位承袭的,避免大家学习孔家搞家族传承垄断官位这一套。可是到了这个位置,很多事情只能从大局这方面来考虑。

孔家世袭的衍圣公不过是个象征意义的爵位,对朝局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要避免家族传承垄断官位,主要在官员铨叙的时候严格把关,用稳定的流官制和打破官、吏界限以及吏的世袭,这才是杜绝门荫、保证社会阶层流动性方面的根本做法。

门荫这东西也不是一两代明君能够杜绝的,别说是现在了,即便再过一千年都没法改变。朱久炎可不认为他有那么大的本事,相较于大明江山的稳固,给孔家荫补真的只是细枝末节的事。

更主要的是,新朝初立,他还如此年轻,以后有大把的机会定制、修改这些明显留有后患的政策,他也相信到时自己更有实力,规则是可以修改的,只是修改的能力掌握在强者的手里。

隋炀帝、王莽执政时出台的很多政策,大都出于好意与公心。但好事情一旦做得太多,也就成了坏事情。阶层利益的触动太大,在地方上引起强烈的反弹,将是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在建立起绝对权威之前,朱久炎还得按照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来,目前还是需要集中所有力量,解决统一这个问题再说。

朱久炎倒是也想在有生之年完成彻底改变社会经济基础的工业革命,让大明尽快走上新的道路,不至于在后世差点被蛮族覆灭了久远的文明,被大海彼端的西方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这些年他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在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建立讲武堂、培养文武双全的职业军官、抬高商人地位、大力发展商业、增加人口流动、出台扶商政策、创立海军、探索海外、开疆扩土、开通海洋贸易等等等等,无一不是如此。

这些事情,哪一件不是在催生工业革命的诞生?哪一件不是为大明这艘巨舰慢慢修改航向?

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朱久炎深深明白,工业革命在一代人手中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他顶多就是可以依靠自己的见识、权威与能力改变大明的命运,为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一些小小的变量。

增强朝廷的财政能力,他已经做到了;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分配结构,在经济基础尚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极大增强农业文明对抗游牧、西方海盗的能力,朱久炎觉得自己也都能做到。当然,基层控制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肯定是达不到后世那个社会的水准,但是用以对抗游牧民族,领先西方海盗,防止侵扰应该是完全够用了。

要想做成这个事情,需要个人绝高的威望以及不可动摇的坚强武力为坚强后盾,更需要安定的环境。这一切都需要先统一大明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在这一点上,朱柏与朱久炎的想法相同。

朱柏在南京主政的日子里,朝廷的努力目标都集中在为前线战争服务之上,南边的政策基本上就是遵循朱久炎在荆州的老一套。就连财政方面,主要也是依靠私库以前的积攒作为补贴,加上有从宝岛挖矿、运铜铸钱的成果,才能一直支持各省农业生产的恢复和两淮新占领区的农业与盐业。

当然科研方面的加强与投入也是不会断的,铁守、丁坚他们带领的工匠所已经与王大锤他们那些从兵仗局选拔出来的工匠,一起组建了一个新的部门,隶属与工部之下的科研院。

经过朱久炎这些年来的引导,朱柏已经深深地明白,研究“奇技淫巧”的这一道路目前的正确性。只有优先增强军事力量,才能够将民间带来的变革稳定地用于服务国家。

正在脑中构想着未来,随军的铁守带来了令朱久炎欣喜的消息。

“殿下,臣等依照殿下的吩咐,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用王府提供的玻璃包裹汞液制成了殿下所说的测温计,从今而后,材料的冷热都可以准确测量了!”

在刚来到大明的时候,朱久炎就开始让人研究玻璃的制作,玻璃是早已经做出来的,并且已经在大明小范围内流通。玻璃这些年的主要作用还是赚周边各国的金银。

在攻下南京,收编兵仗局之后,朱久炎抽空专门去了几趟新成立的科研院,召集铁守、丁坚、王大锤等十几个大明最顶尖的工匠交代了温度计的研发工作。

有了庞大的资金支持,各行各业的顶级匠人以及整个国家机器作为后盾,温度计的制作比朱久炎预计的时间要短上不少。在进攻齐鲁之前,他们便将朱久炎要求的温度计给做了出来。

透明玻璃管、装入水银、造出真空、给玻璃管封口……这些工序具体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