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 (第2/4页)

唐三藏道:“弟子自中华唐朝而来。”

那院主倒身便拜,唐三藏弄不清这是什么节奏,连忙扶起来,说道:“这是何意?”

那院主合掌说道:“中华距此不下万里之遥,老师既然到此,必是个一心向佛的得道高僧。”

唐三藏推辞道:“弟子惶恐,当不得如此谬赞。”

“我这里之人,看经念佛者,多有指望修到你中华之地托一的。才见老师丰采衣完,果然是前生修得的。”那院主见了唐三藏很是心喜,赞叹不绝。

唐三藏有些吃不住这股热情劲儿,只能一味“惶恐”了。

那院主说道:“既然老师远来,那便在这里闲养自在些日子,恰好不日我这里会有观灯礼佛的盛全,老师便作个嘉宾如何?”

唐三藏感觉没有自己推托的余地,只得答应了下来。

那院主领着唐三藏进了正殿,拜了众多佛像。

唐三藏这才问起怎么安置几个弟子来,那院主原来一直只记着和唐三藏说话,根本就忽略了孙猴子等人,这会儿只得一个劲儿的自责起来。

到底是大寺院主,那院主见了孙猴子等人倒也不害怕,只是惊叹道:“到底是中华圣地,方能孕育出如此神人。”

好嘛,他把孙猴子等人当作经籍中记载的中华异人了。不过这样也好,免得唐三藏又得跟人解释“我这弟子们虽丑但有用”之类的废话。

这边厢介绍完徒弟了,那院主也请出了几个和尚与唐三藏师徒见面。

这些人居然也不害怕孙猴子等人的样貌,这令猪八戒很困扰,以前是怕吓到别人,现在是郁闷为什么吓不到这群和尚。这几个和尚好奇心太强了,都忍不住上手摸了猪八戒好几下了。

那些和尚激动的感慨道:“原来中华人物,也是有俊的有丑的,俊的如唐长老,似个画中人物。丑的却也有一番味道,像是经书里的韦陀。”

你们特么的全家都是韦陀。孙猴子等人都在心里暗骂不已。

不多时,唐朝高僧到了慈云寺的消息,便在寺内寺外传遍了。

于是唐三藏师徒就好像是降价了的名妓,迫不得已地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客人。看过之后的客人,总也要说一句中华人物果然名不虚传。

等众多僧纲斋主都见完了,唐三藏师徒才有空歇息下来,喝口好茶。

喝茶的时候,唐三藏问道:“贵处是何地名?”

那院主答道:“这里是天竺国外郡,叫金平府。”

唐三藏心道:怎么还是外郡啊,而且上一个是玉华州,这个就是金平府,下一个是不是什么铜啊铁啊的。

“那灵灵册还有多远路程?”唐三藏问道。

那院主想了想,估计是在心算,然后说道:“此间到都城还有二千里。再西去灵山,我等不曾走过,不敢乱说。”

这些和尚太实诚了,你没走过也该听过啊,随便估计一下也好啊。非得这么死板么。唐三藏欲哭无泪啊。

454、夜金平,元宵观灯景。

(这章写得有些艰难,可能是人太疲了。脑子有些打结。)

慈云寺院主执意要留唐三藏多留几日,说是过完宵再走也不迟。

唐三藏这才醒过神来,说道:“弟子这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还真的不曾好好过一个节日,这次便承了院长的情了。”

那院主赞叹道:“老师果然是拜佛悟禅心重,所以才不以此为念。倒显得我等有些犯执念,不够通达。”

唐三藏忙道:“院主哪里话,像院主这般心性才是得道之像。”

院主摇了摇手,说道:“今日是正月十一,晚上就可试灯。后日十五是上元佳节,直至十**,才会谢灯。我这里境内清平,至夜俱高张灯火,彻夜不熄。前头还有个金灯桥,是上古所留,至今仍在。到时可一并请老师去参观。”

又聊了一会儿,夜渐深,那些僧众才一一告辞,各自回房安寝。

唐三藏师徒分开安排了两个房间,唐三藏和小沙弥一个房间,其他三人一个房间。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孙猴子还是睡在了唐三藏这间房的房梁上。

唐三藏笑道:“猴子啊,你这样次次做梁上君子,不觉有些好笑么。”

孙猴子却道:“我要不做梁上君子,你就有危险了。”

唐三藏却不信有危险,说道:“在寺院里有什么危险的。”

孙猴子反问道:“师父这么快就忘了在镇海寺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