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1/4页)

想到这里,王承恩拿起笔在信中写到:“……奴婢业已逐名点查,游击营简壮实堪战者六千余名,已含战兵及家丁,然此止就旅顺所隶步伍之数也。其金州,南关,北关,望海,黄骨,红嘴,威风。麻洋等各处屯堡守关,并出哨屯种辅兵等,亦理应逐项查核,统合全数报部方可,今止阅旅顺兵丁,而各处屯堡城杨波执不肯往。”

“……铁山大捷。所司勘实,朝廷嘉游击营其功,降敕奖励,发本色及内努三万充赏功等费,国事艰难之际。发本色内努已属不易,然每丁当为五斗。实际到手不过区区二斗,且运到旅顺之米粮多有浥烂、霉变,无从入口,兵丁怨气冲天,鼓噪难安,将所领本色在库房外抛撒一地,弃之如敝,大违朝廷嘉许本意,虽经监军宗元方等极力弹劾,但士卒将校面色不忿,此举让奴婢彻夜惶恐难安。”

“……以粮折饷,期间定有折扣,此其一也。粮饷过部、过登、过津,多有侵克,此其二也。陆路阻隔,海运粮饷,风竞水坚,浥烂、漂没者在所难免,此其三也。管饷官员(抑或将帅)中饱私囊,亦时有发生,此其四也,有此四者,旅顺兵民苦矣。”

“……杨波所部粮饷在拨运之外,自立经营、搜刮亦是自持之方。其括与刮诸般经营大致如此,屯田、商贸、鼓铸、私盐、抢劫、赃罚等,如此维系旅顺数万军民,以图巩固立身之本,奴婢以为,国家能征惯战之将,不过聊聊数人而已,且杨波未见异志,朝廷当以安抚为上,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今旅顺已平,若令杨波兼理诸般事物,恐其过劳,以致精力大损,奴婢以为,朝廷可遣一精干能吏掌管地方,遇有军机,则令杨波自行料理,如此文武各有所司,亦是国家之福。”

四月二十日,朝廷平定皮岛铁山的封赏终于下达,虽有温体仁极力争取,但崇祯帝终究心中猜忌,只给杨波授了个都督佥事,旅顺参将职位,散阶初授镇国将军……

杨波为了避免朝廷的影响在旅顺扩大,所报上去名额也多是自己的绝对心腹,但明朝的军制讲究的是大小相制衡,为了不加深朝廷的猜忌之心,杨波又推了一批中层军官出来分任各处的守备,把总等职位,日后朝廷要提拔人和自己打擂台,也只能从这些人里挑……

相对于自己升迁的锱铢必较,朝廷对东江其他将官就宽容许多,在这次封赏中,东江四万八千战兵及各处海岛被重新整合分成左右两个协,右协以副总兵谭应华统之,下辖铁山,宣川,獐子岛,身弥岛等处,左协以尚可喜统领,下辖广鹿,大小长生,石城等各处,皮岛诸务由总兵尚可喜暂领。

当然,对于东江的友军杨波也没什么羡慕的地方,他们都有自己的一摊子破事,这次封赏除了虚的东西,实质上没有任何改变,在毛文龙时代的东江朝廷上下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东江兵额庞大,诸弊丛生,阃外难治,既不堪用,亦糜饷不赀,所以一再的削减和压缩东江兵额,粮饷供给也是时断时续,让毛文龙始终充满对朝廷粮饷的无限期待与渴求,而又不愿过多给予,免得毛部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现在东江似乎有了一些战斗力,但还是按原来的兵额数量供给,朝廷的意图很明显,不让东江断气,也不给他们吃饱,至于那些屯田百姓则继续被刻意遗忘了……

随着天气慢慢转暖,旅顺各处屯堡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春耕是今年的重头戏,连杨波都每天亲自巡查,旅顺的内政系统全部运转起来,连预备营的士兵都停止操练,开始编入各屯堡帮助播种,匠户营已经先期赶制了许多工具,都发放到各屯堡军民手里,整个金州地峡到处都是低头在土地上忙碌的身影。趁着冬闲时节,之前分发的土地都已经耕作过几遍。不再是之前那种结板干涸的状态,只要今年能有收成,大批流民便能够安定下来了。

而安东卫和即墨各处则开始试种高产作物,当地军民对试种这些东西很是抵触,在他们看来种什么都不如粮食保险,经过宣传部的干事反复沟通,他们依然是有些怀疑,杨波便把几批精通耕作的老农们全部都派到那边。他们会指导当地军民如何种植这些玩意,等解决这些高产作物水土不服后,杨波将会在辽南大规模种植和推广。

扩充之后骑兵营则是继续执行以战练兵,他们化整为零,大举骚扰复州,岫岩一带的后金屯田之所,沿途烧毁一切物质。用来保持对后金的压力,由于粮食和豆料实在太金贵,骑兵营目前只能保持八百人的规模,甚至有时候缴获的多余战马都必须杀掉,这个困境暂时无力打破,还要期望今年老天风调雨顺才行。

现在杨波手头已经松活了很多。不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