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众人都笑道,“确实是香,坐在这儿都能闻得到。”

翠娘更问嘉娘,“兴嘉,你们家梅花可都开了没有?去年同娘过去时,好几十株都开得盛,真是十里传香!”

要说梅花,因为蕙娘爱梅,城里谁不知道焦家在承德有个梅花庄,年年焦家都有喝不完的梅花酒,吃不完的梅花糕。据说蕙娘连香粉用的都是梅花味,翠娘不问蕙娘,专问嘉娘这个,倒是热闹没看够的意思。别人不明白,吴嘉娘刚刚得了没趣,焉能不明白?她脸上还是笑微微的,话比针还利,“今年也都开了呀,我前儿还请了几位姐妹来家赏梅,怎么没叫上你吗——想是忘了。”

即使翠娘脾气好,也被这一句话噎得面红耳赤,文娘眼珠子一转,话都到了喉头了,蕙娘看她一眼,她又笑眯眯地咽下了不说。少奶奶看在眼里,只做不知,因笑道,“啊呀,崔子秀要上场啦。”

若说麒麟班是京城最好的戏班子,崔子秀就是麒麟班最亮的招牌,只这一句话,满桌的千金小姐都静了下来,俱都全神贯注,望向戏台。

乘着这么一个空当,吴嘉娘便扫了焦蕙娘一眼,恰好焦蕙娘也正望向她,两个小姑娘眼神一碰,吴嘉娘的眼神又冷又热,利得像一把刀,冷得像一层冰,热得好像能迸出火星子——蕙娘却好像在看个穷亲戚,冲她满是怜悯地一弯唇角,算是尽了礼数,便失去应酬兴趣,低头用起了香茶。

嘉娘握茶杯的手指,可是用力得都泛了白……少奶奶看在眼里,不禁也暗暗叹了口气。

人比人,比死人,从前看着吴兴嘉,真是送进宫当娘娘都够格了,放在焦清蕙跟前,却还是处处落了下风……

不知不觉,她也开始半真半假地考虑了起来:若能把蕙娘说回权家,做个二少奶奶,对二哥、对权家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这一天应酬下来,大家都累,送走了客人,从杨老爷起,一家人终于团圆,围坐着吃夜宵用点心,在一边陆续为一天工作收尾。少奶奶是双身子的人,用汤团用得香甜,吃完一碗,忽然想起春华楼的钟师傅,见婆婆精神恍惚,猜她多半没做特别安排,便急令管家,“多送五十两银子给春华楼的伙计,今日劳动他们家钟师傅,可不能没个表示。”

下人领命而去,不久回来,“春华楼说,非但这赏封不敢领,就连几天来的酒席全都不必算了。还要多谢今日得少奶奶恩典,在席间点了春华楼一句,得到焦家女公子夸奖,就中得利,不要说三日酒席,就是三十日,都抵得过的。还问少爷何时有闲,掌柜的要过来磕头谢恩呢。”

众人不禁面面相觑,连杨太太都回过神来,听得住了。少奶奶并不如何吃惊,只是感慨万千,不禁叹了口气:“三年前就是这样,没想到三年后,她这块金字招牌,还是这么好使……”

杨太太也不由得有点不平衡了,“一样都是公侯人家,怎么她焦清蕙过得就是神仙般的日子?我就不信了,难道她们家连净房都是香的?都值得一般人跟风一学?”

少奶奶不禁苦笑,“您这还真说着了,她们家啊,还真是连净房都显出了富贵来呢。”

#

焦家的净房,还真是香气扑鼻,没有一点异味,甚至连恭桶都没见着。净房角落里一个小隔间,端端正正地安了个青瓷抽水桶,随时一拉,秽物便随水而下,从地下管子里流出屋外,哪有丝毫痕迹?当时清蕙屋里这一个净房,都惹得诸多千金小姐背地里跺着脚羡妒,只这事却没那么好学了。焦家自己在地下是挖出了无数管道,所有污水全汇到一起,一路顺着管道排到高梁河里去。这份工程,还不是有钱有人力就能做成的,没有焦阁老的身份,能一路打墙动土,把管子铺过小半个京城?连焦阁老自己有时候都感慨,“我们家最值钱不是古玩,不是字画,其实还是屋里这一个个青瓷马桶。”

焦清蕙从净房里出来时,她的几个大丫环已经在屋里等着她了——都是练就了的套路,即使蕙娘三年守孝难得出门,此时做来也是熟极而流毫无滞涩。玛瑙上前为清蕙解衣,孔雀给她卸了首饰,石英拿了胭脂盒候在一旁,给她抹油膏,雄黄给她拆了头打起辫子。专管她饮食的石墨已经奉上一杯温凉可口的桐山茶——在焦清蕙的自雨堂里,四季一向如春,纵使三九天气,家常穿着一件夹衣也尽够了,更不必预备热茶。文娘说杨家西花厅冷,还要特意预备一件漳绒披风,倒也实在不是她故作娇弱。

以焦家豪富,单单清蕙一人,用着的丫鬟就何止几十,可能够登堂入室的也不过这么十几人罢了。可以时常近身服侍蕙娘的人,那更是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