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2/4页)

长风回过头来问武端兄妹道:“原来你们是要到大理的吗?去做什么?”

武端说道:“是这样的。我们还有一个杀父仇人,如今正在大理。”

缪长风一想,当年联手杀害他们父母的乃是北宫望、西门灼和沙弥远三个人,西门灼刚才已料理了,北宫望如今正在北京,他是御林军统领,不会随便出京的,便道:“是沙弥远么?”

武端说道:“正是。我们已经打听清楚,沙弥远这厮得北宫望的保荐,业已外放大理,如今是在大理的定边将军府中。我们本来是想趁刘大哥这次前来昆明之便,请他帮忙我们,再去大理报仇的。”

缪长风道:“你的母亲是我师姐,给你们兄妹报父母之仇,在我更是义不容辞,咱们就一同去吧。不过刘大哥可得和你们分开些时日了!”

武庄面上一红,说道:“有缪师叔帮忙,我们更是求之不得。”

刘抗笑道:“你们现在可以放心啦,你们缪师叔的本领比我高明得多。”

缪长风正色说道:“刘兄,你到小金川送信,这是公事,更为紧要,希望你一路之上,多加小心。”

刘抗忽有所感,说道:“可惜程新彦不知为了什么事情,不肯到小金川去。”

武端说道:“他是财主出身,要他们父女和咱们一样,于这种危险又大、过的日子又苦的事情,本来就是有点强人所难。”这话似乎是为程新彦父女辩解,实则大感遗憾,谁也听得出来。

刘抗说道:“不过他以庄主的身份,甘做走江湖的艺人,这已经是很难得了。我看他们父女也未必是害怕冒险、害怕吃苦,或许另有原因。”

武端说道:“对啦,我也觉得他们行踪诡秘,不知他们何以会变成江湖艺人的?刘大哥,你没听人说过吗?”

刘抗说道:“有人说仗义疏财,家资散尽,因此沦落江湖的;也有人说他是遭遇了一件不知什么失意之事、心灰意冷,故而抛弃荣华的,我因为和他没有深交,也就没有深究了。张兄,你和他比我熟悉,你可知道?”

快活张道:“你们都猜错了。程新彦是因为二件大冤狱,逼得他毁家逃亡的。他现在之遁迹江湖,依我看来,恐怕也还是想有所作为的呢!”

刘抗吃了一惊,说道:“啊,他碰上什么委屈的事情,你快说给我听!”

快活张说道:“他本是江苏准安府的富户,虽不算是首富,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庄园,为人仗义疏财,向有小孟尝之称,这是刘大哥你已经知道的了。”

“但也有你不知道的。或许由于他从小过着安逸的日子,不知人心险恶,听说他读书学武,都很聪明,可脑筋却是着实有点糊涂,好人坏人,分不清楚,江湖好汉他固然结交,官府中人,他也常有来往。”

刘抗颇有感触,想起他的另一个朋友,心道:“韩朋可不正是如此?”当下说道:“像他这样出身的人,一时的糊涂恐怕是难免的了,不过在受了惨痛的教训之后,总会醒悟过来!”

快活张道:“你这话说得对极,要是程新彦不碰上那次的冤狱,恐怕他现在还是在淮安做他的庄主。”

武庄说道:“刘大哥,你先别发议论,听张大叔说下去。”

快活张道:“约在十年之前,淮安来了一个姓韩的两榜出身的进士来做知府。”武庄道:“这知府怎样?”

正文 第六十一回 大理王府

六曲栏杆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细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驾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晏殊

快活张道:“这个姓韩的知府人很风雅,据说不但八股文章写得好,什么诗词歌赋,琴棋诗画,他也是样样皆能,在官场中有名。

“你知道我是什么屁风雅都不懂的,但我们这位程大哥当年却是以文武全才的风雅之士自命,很欣赏知府的这一套。”

刘抗点了点头,说道:“做官的人大都是想巴结富户的,想必他们就因有同好而更拉上交情了。”

快活张道:“不错,自从那姓韩的知府来了之后,不是他来程家,就是程新彦往知府衙门里跑,不久,他们就成了通家之好了。

“不过,你说做官的人都想巴结富户,那也只是说对了一半。他们一方面是巴结富户,一方面又在打富户的主意,尤其对那些有财无势的人。程大哥在江湖上有些朋友,在官场却没靠山,韩知府早就把他当作一块肥肉了。

“程大哥的妻子是淮安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