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 (第2/4页)

而去年开始王英楷为了限制赵东云发展,虽然没有正面出**禁制移民东三省的政策,但是私底下依旧大力阻挠东三省的移民工作,导致今年上半年里,东三省新增加的移民不足三十万,没有大量移民的话赵东云可没办法进一步发展东三省的农业和工业。

事实上如果让王英楷一直压制下去,给赵东云十年时间也不不可能让东三省人口突破到两千万。

没有充足的人口,农业工业就无法迅速发展,不发展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谈何扩军养军啊?

长期下去赵东云面对关内诸位军阀的军事优势就越小,如果要维持军事优势的话,他就得继续扩军,然而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东三省财政的恶化,等新的一师两旅扩编完毕,巡警部队也换装完毕,如果再扩军几个旅团的话,估计到明年奉军的人数就得超过十五万,到时候把东三省翻个底朝天都搜刮不出来那么多军费维持如此大规模的部队。

换句话说就是,到明年他自己就得把自己玩死!

反正东三省的人口和工业、农业的规模就那么大,养现在的十万大军就已经够呛了,如果为了保持军事优势还继续扩军的话,百分百是财政破产。

如其这样下去,还不如趁着现在有军事优势,直接一举入关呢。

战争,政治,经济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因素推动,才可能导致战争的爆发。

赵东云打定了主意要入关,王英楷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人,眼见着宝贵的一天时间快要过去了,而赵东云依旧没有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没有任何退兵的迹象,同时他又得知山海关那边是奉军云集,甚至还出现了第九师和第十师的番号。

“既然他赵东云要打,那么就打!让第一师和第一混成旅放开手脚,直接进攻唐山!”王英楷下了命令后再道:“还有,两江和湖北还有山西那边怎么说?”

“南京那边还没有表态,安庆的张都督已经调麾下一旅北上蚌埠,只要开战他立马就可以带着第三军北上!湖北的王次长也没有表现,信阳的王都督已经发来电报,称可以随时北上。”

王英楷听罢后点头,段祺瑞和王士珍态度暧昧也是在预料之中,这和赵东云刚打起来,他们肯定是乐于见成的,要想他们北上的话估计要自己战败了,至于王汝贤和张怀芝两个人,虽然和自己貌合神离,但是表面上还是效忠中央的,这开战后估计会调遣部队北上作战。至于吴凤岭吗,这个人态度一样暧昧,一味的劝说保持克制,看样子也是想要趁火打劫的。

这个时候王英楷还不知道,吴凤岭已经是和赵东云达成联盟,现在已经率军离开太原,沿着铁路直奔石家庄而去了。

赵东云想要拖延时间,但是王英楷却是见机不妙之下,当天下午时分就是命令部队正式进攻唐山,当然现在还不能用爆发战争来说,他们用的是接管唐山防务的借口。

六月十二号下午五点,唐山外围之韩河庄,这个昔日的小村庄此时已经完全往日的宁静,村头外是长长的壕沟,这道壕沟看上去泥土陈旧,同时还构筑后完整的土木工事,部分地区还修有坚固的水泥堡垒,很显然,这是奉军构筑多时的永久工事。

不仅仅韩河庄,在韩河庄的左右两侧的地区也是壕沟、堡垒遍布。

自从奉军去年驻防唐山后,就开始修起了唐山防线,随着天津协议达成后,由于唐山驻军只能有五千人,而对面的直军却是超过两三万,所以奉军就更是注重工事的构筑了,这半年的时间里除了部队外,还雇佣了不少民夫构筑战壕和堡垒。

而这些工事的修筑大多是围绕着福元机器厂而进行,简单来说防线的最深处就是福元机器厂。

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唐山的防务,根据参谋部的命令,还组织了福元机器厂的工人进行了数次的军训,以便在战时征用该厂的工人加入防御作战。

而六月初赵东云正式决定入关后,李纯就开始以训练的名义征用了五百名的该厂工人进行训练,而今天事发后李纯更是又征用了两千人工作,不过这些人用来打仗自然是行不通的,甚至连当炮灰都不好,这些人给敌人的大炮一轰基本上立马就得溃散,这新征用的两千人都是用来继续修筑工事以及负责后勤运输。

至于更多的工人,现在则是在工厂里加班加点进行军火生产,哪怕是前线在打仗,但是这个兵工厂也不能停工,要不然的话赵东云拿什么子弹和炮弹来打仗啊。

韩武多冷眼看着数百米外的几个若隐若现的身影,不用望远镜他都知道,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