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2/4页)

他就直接进了袁世凯的书房,其他人只能是继续等着。

又等了半个小时后,有人来叫赵东云,说是袁大人要见他了!

这个时候,赵东云才在其他人的羡慕目光中进入袁世凯的书房。

刚进去,就见书房里人除了袁世凯外,周学熙也在,走了进去后赵东云给袁世凯敬了个军礼:“职部见过大人!”

坐在上头的袁世凯直接道:“不用多礼了,坐着吧,一路北上可还好!”

“托大人的福,职部一路安然北上!”赵东云说着也是坐了下来,当然没敢大咧咧的坐满,只是做了小半而已,而且依旧挺直了腰杆,时刻保持了军人的模样。

很明显,袁世凯对赵东云的这种时刻保持军人做派的年轻人很有好感,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离开了案桌,从上首下来到旁边椅子上坐下,口中道:“东云还是和以前的时候一样精神,很好!”

袁世凯并没有和赵东云多说什么客套话,当即就是话题一转:“这一次让你回来督办机枪事,是想着机枪这东西既然已经办了起来,而且列国也都在办这机枪,所以是不能再等了。我是想着再建几个机枪营,对此东云你有什么看法?”

第三十三章 贷款

再建几个机枪营,这个目标不说大,但是也不能算小了,一个机枪营所费虽然不如一个炮兵营,但是所需也不小,仅仅是人员薪资每月所需就得好几千两,购置机枪、步枪、手枪等军械费用也得好几万,这新建一个机枪营的话,最开始的投入至少三万两以上,后续每个月都得投入好几千两。

如果是要新建三个机枪营的话,包括人员、骡马、机枪等诸多费用加起来的没有十万两银子根本开了不头。

不过今天袁世凯既然说了这话,那么就代表着他对这笔军费的支出已经有了计较,换句话说就是,军费不是赵东云应该考虑的问题,那是袁世凯应该考虑的问题。

今天袁世凯叫他来,很明显不是要听他说花多少钱,而是要听其他的。

当即赵东云道:“如今列强各军皆大量配属机枪,我北洋及时跟进自然是必须的!”先说出了这句作为基调的话后,他继续道:“依照我军现有体制算,常备军左镇定然是需要一营的,右镇虽然尚未成军,不过也时日不远了,所以也可以先练一营,待右镇骑队、步队成军时直接整合成军。先锋队、自强军、武卫右军兵力有强有弱,有多有寡,倘若统一配一营机枪队的话,有浪费之嫌。

先锋队驻扎山东,距离较远,战时由直隶驰援较慢,可配属一小营机枪队,不需四队之数,配两队或三队建成一小营即可。

武卫右军虽有一军之名,但前有分兵三千驻扎南苑控卫两宫,后有分兵一营调顺德剿办逆肥,如今又要抽调一营编为警察进驻天津,所剩兵力不足万,又编制不同于常备军,日后怕是需要一一整编另调,故不需直接配属机枪营,如遇战事,可另调机枪营配合作战。

自强军人数不过三千余,军制和我北洋亦多有不同,急一时之急尚可,但长久保持多有不便,故也无需配属机枪营!”

赵东云的这段话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常备军那边肯定是要一镇一营的,至于武卫右军的话则是不太需要了。

如果他还是在武卫右军任职,那么肯定要替武卫右军争取到一营机枪队的,但如今他已经不是武卫右军的人了,而是军政司教练处帮办督办机枪事,那么就要站在整个北洋高度来看待问题了。

武卫右军在庚子年前后大出风头不假,但是到了1902年的今天,实际上武卫右军已经不是庚子年的那支武卫右军了,这两年内武卫右军被拆调多次,先是调了三千多人去北京迎接两宫回銮,而这三千多人可是一去不复返啊,被慈禧直接留了下来宿卫京城。

然后又被调了原来赵东云掌管的第二营南下顺德剿匪,如今也还留在顺德没有归建。此外由于八国联军说不能让中**队进驻天津,袁世凯打算把武卫右军的一个营改编成为警察,装扮成警察进驻天津,总不能让偌大一个天津半点兵力都没有不是,至于说洋人会怎么想那就是他们的问题了,反正袁世凯说他们是警察不是军人,洋人也是没话说的。

如此一来,短短一年时间不到,武卫右军就是被成编制的调走了六千多人,虽然这一年多来也不停的招兵补充人员,但是一直都没能恢复编制。

因为去年到现在北洋的扩军核心是在常备军上,对于武卫右军是整编甚至成编制调走为主,那里还会大张旗鼓的扩编武卫右军啊。

再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