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2/4页)

没有什么雇佣军官一说,这就是大明的规矩和法律。”

“那我可以加入大明军籍么?”

“那要看邓肯先生是不是愿意放弃苏格兰国籍,而且要加入大明军籍,必须改汉姓,用汉名。”

邓肯登时语塞,黄石微笑了一下,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安慰:“邓肯先生我很遗憾,但我大明不承认双重国籍。”

……

天启四年的元旦过后,山东的粮船开到了长生岛。

又一次穿戴上乌纱官袍的黄石在码头恭敬地请下了押船的登州粮官:“甄大人,一路辛苦了。”

长生岛两千兵员,一年的本色是二万四千石米和六千匹布,还有一万五千两银子,虽然被东江要走了五千两,但是这次一起下发的还有首级赏和皇赏的内币,共该有二万两银。

“这是本色和折色的签发,黄将军验收过就请给实收吧。”甄雨村是万历四十二年从进士出身,现任从六品的登州府粮台主事。

黄石诺了一声,就把粮官请入长生府邸奉茶,杨致远急急忙忙地领人把物资搬入库房。

等杨致远把清单递上来以后,黄石仔细看了又看,然后还偷偷地把杨致远揪过来耳语了几句,甄雨村对此视若无睹一般,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喝茶。

“甄大人,”黄石陪着笑脸向甄雨村那里凑了凑,小心翼翼地指着清单问道:“银子这里是一万四千两整。”

甄雨村看也不看那清单一眼,轻轻吐出两个字:“漂没。”

黄石赶快猛地点头:“原来如此,末将知道了,”手指往下一移:“那米也是一万七千石,正好缺了三成。”

“漂没。”

“原来如此,这一路真是辛苦大人了。”

清单上的布匹也同样是不多不少去掉了三成,想来也是“漂没”了,黄石没敢再问。

“黄将军可以给实收了吧?”

“当然,当然。”黄石连忙签下了二万两折色和两万四千石米、六千布的实收,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和控制登饷的山东文官集团过不去那是一点儿好处也不会有的。

吹吹打打地送走了登州粮官,黄石赶快去视察随船运来的工匠们,吴公公替黄石向宫里说了好话,天启皇帝就给了工部批示,让他们从山东调一批匠户来长生岛。

这二十户木匠和铁匠拖家带口地站在黄石眼前,行过礼后他们就双眼无神地等着安排,反正在哪里都是贱民,都是出苦力干累活的命。

“你们既然到了长生,那么愿不愿意加入东江镇,成为军户?”黄石大声地问这一百来口的老少男女。

军户比匠户要高那么一点点,下面的人群一阵骚动,不能相信有这样的好事,看向黄石的眼光中都有些迟疑,担心有什么下文等着他们。

“不会让你们上战场,在长生岛还是做工匠,通婚、子女和其他军户完全一样,而且……”黄石笑眯眯地拖长了腔调,他希望这些工匠能更积极主动地工作,不要一天到晚总觉得自己祖祖辈辈都是奴隶:“干的好的话,会有首级功劳和晋升,也可以得到东江镇的世袭田土。”

……

虽然邓肯把法螺吹得呜呜响,但长生岛这个偏僻的海岛还是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最后只有一个荷兰人到来,是个破落的水手,本来在澳门乞讨度日,混吃等死。

“荷兰人?”黄石吃惊地看了看履历,“荷兰人不都是新教徒么?”

这种丰富的知识吓了邓肯一跳,他连忙画了个十字:“愿天主拯救他们的灵魂。”然后闭上眼睛假装祈祷以便想说辞,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是胸有成竹:“他流浪到澳门之后,被天主感召了,所以向耶稣会忏悔了往昔的罪恶。”

“和你一样?”黄石依稀记得邓肯就是这么说自己的。

“是的,和我一样。”邓肯又画了个十字:“赞美天主。”

(第二十七节完)

(本章完)

外传

《荷兰著名人物记》节选:

史蒂文森·范·罗森福……公元1620年,罗森福兄弟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乘坐海船向西,最后到达了新大陆的新阿姆斯特丹(当时的名称)。而史蒂文森则向东,绕过好望角一路旅行到了中国,四年后史蒂文森在中国东北结识了磐石大帝(stonethegreat)……磐石大帝对科学技术的开拓进取和支持,明显是受到了史蒂文森的影响,这种求实的精神正是新教特色,而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