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还有一回,他大概是吃多了烧烤的肉食,上火流鼻血,可为了不让林丹汗摆脱他的大军追杀,他照样策马追击,只是拿着个小碗接鼻血,就这么一路追杀,直到战斗结束,他才腾出空来诊治。

如此种种,足见这场追击战何等艰苦卓绝,但这些点点滴滴在他寄给苏浅兰的信里,却只见其趣,不见其苦,字里行间全是满满的自信和一个征讨天下的雄主的得意快乐。

或许在别人眼里,这样的信,洋洋洒洒说的全是自己的事,对妻子儿子的关怀只是寥寥几句带过去,未免太不够意思。

不过苏浅兰却能从他的信看到他孩子般自夸邀功的热情可爱,以及他那份急切想让心爱的人分享他快乐,知道他为了妻子儿子过得更好而激情奋斗的心意。

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擅用满嘴甜言蜜语向心里人表达心意的人,他只会做,努力做,用他的身体语言和行动。

“察汉浩特……察汉浩特啊”苏浅兰合上了信,人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刚穿来草原的那会,那个地方,就像是她的生活始点,而现在,皇太极的双脚也终于踏上了察汉浩特的土地。

如今的察汉浩特,百姓已逃离大半,汗宫也已十室九空,林丹汗带走了肯追随他的所有民众和后宫妻妾。

皇太极将大军分别驻扎在城内城外各处,自己带领亲军接管了汗宫,他将在这里短暂的停留两天,见见归降的各部头领和这片地域的宗教最高首领,安抚他们并签下协议之后,再继续追杀林丹汗。

此刻的汗宫凳倒椅翻,凌乱不堪,值钱且能带走的东西都已消失,好在桌椅家什都是笨重之物,虽有损坏,整理一番尚可使用,皇太极便叫人简单收拾一下,整理出来几处大殿,用作会商之地。

不过这天傍晚,却有人来向报告,说汗宫内苑有一处奇特的偏殿,严严实实锁着,里头的东西基本上都没丢。

皇太极起了好奇之心,移驾过去观看,才发现这处偏殿真的是很冷僻,没有住过人的痕迹,进去一看,里面东西虽然整齐,但都是用过的平常之物,有几口看来应该盛放珠宝的箱子,里面都是空的。

不是没有去找过在这汗宫做过事的宫女内侍,但战乱一起,大金铁骑踏入汗宫,这里的人就已经跑了个精光。

皇太极站在这蒙尘已久的偏殿中看了几眼,正要离去,可又皱着眉头回过了身来,这里他绝对是第一次来,却奇怪的有种异样感觉。

他想了想,把跟着他的人都赶出去,自个儿随意的在屋中走了一圈,这种感觉竟是更加强烈,不必想,就自然而然走到了衣橱前,骤然拉开衣橱的门一看,里面竟然还挂着几套蒙女的衣裙。

他的目光一凝,忽然明白了这个偏殿异样在何处这个格局,还有这衣服的风格,分明就是出自苏浅兰的手笔关雎宫的陈设完全按照她的习惯来摆放,他在关雎宫住久了,也就习惯了这样的格局。难怪他进来会有种异样的感觉连衣橱里这几件旧衣裳,都仿佛残留着苏浅兰的气味。

苏浅兰不是一直住在金顶白庙,没有在汗宫里睡过一宿吗?

皇太极疑惑的把衣物从鼻端放下,转目四顾,忽然发现西墙上挂着佛教特有的西藏唐卡装饰,上面画着佛经里的故事。东窗遥望过去,还可以看得见极远处金顶白庙的塔尖。

这不是兰儿居住之地,而是林丹汗那个家伙把金顶白庙上兰儿住处残留的物品全都移到了此处他顿即明白了这一切。

“痴心妄想”皇太极冷哼一声,看看那几件蒙袍,再看一眼这屋中的陈设,拂袖离去,走到门外便朝手下摆了摆手,悍然下令:“给朕放一把火,把这地方烧掉不许再留下任何痕迹”

“嗻”十几名亲卫得了命令,很快找来柴禾堆满这偏殿外围,火把一丢,很快燃起熊熊大火,将整个偏殿都卷进了火舌内。

次日来朝拜的各宗教领袖中,就有金顶白庙的住持,皇太极谈完正事,私下向这位住持询问几句,果真印证了自己的猜测。

又知道了苏浅兰当初在金顶白庙的时候对寺里的喇嘛都很不错,乐意听他们讲经论道以排忧解闷,皇太极莞尔一笑,非但没有留难任何宗教首领,反而大力支持他们传播佛教,发展信徒,也由此获得了宗教喇嘛对他这个新汗王的承认,扩大了他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影响。

两日之后,皇太极离开察汉浩特,继续进击林丹汗,一直追到黄河边上,才停下了脚步,留下两支数万人的军队,宣布大军班师回朝,时值五月下旬,追杀林丹汗共耗时四十一日。

消息传到盛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