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市场换技术与仿制哈雷摩托(上) (第1/2页)
时间临近农历春节,张弛却依旧忙个不停。
窗外是依旧热火朝天在进行建设的密支那城,张弛的办公室里也是热闹非凡,几个负责民、政、军各方面的高层领导在秘书处的安排下,挨个进入张弛的办公室汇报工作。
刚听取完白宏盛关于发动机厂和摩托车厂建设的报告,张弛欣慰的得知自产的第一台授权仿制哈雷wla型军用摩托(有图)已经正式下线,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好啊,不枉我花了上千万刀乐去和哈雷谈引进。”张弛欣喜地用水杯拍了拍桌子,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个时代,只要有钱,合众国的资本家什么都卖,张弛挥舞着支票,直接派人找上了哈雷·戴维森本人。
“哪里,您过誉了。”负责施行三年计划的白宏盛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脸上带着谦虚,“这前130台车都是空运来的散件直接组装的,自然很快。”
已经拿下了军方大单的哈雷·戴维森自然不会愿意出卖自己的专利和设计,但张弛派出的人用订单打动了对方。
先期1000台哈雷wla的订单,其中700台整车直接发货,另外300台摩托车以散件的形式发来,由设在密支那的摩托车厂自行组装。
同时张弛还表示,后续安民军至少有几万辆摩托车的缺口,只要哈雷厂出售专利和wla型军用摩托的设计的使用权,那在配套零件设施尤其是发动机完全能够自产之前,都会一直向哈雷厂下订单购买散件。
并不清楚自己的哈雷摩托在战后依旧能够在合众国的民用市场爆火,哈雷·戴维森担心战争结束后没有了军方订单,自家的摩托厂必然要艰难度日,因此对张弛的提案很是感兴趣。
(实际上除了穿越者,搞工商业的没人能够确定自己的产品一直火,除非搞垄断)
以未来南洋的天量市场为大饼,张弛最终除了购买摩托车的货款,只花了很少一部分额外费用就从哈雷厂买到了哈雷wla的授权和一系列配套工业设备。
而在哈雷·戴维森看来,这一系列合同还是他小赚,毕竟他可不相信短时间内张弛方面就能完全自产全部零配件,未来光供应发动机之类散件的订单就够保证他的工厂在战后活下去了。
实际上,这套张弛提出来的商业逻辑不仅惊呆了哈雷·戴维森本人,也把白宏盛这些自诩精英的中高层干部吓了一跳。
一方面,张弛作为最高领导,不仅懂打仗,还懂搞经济,而且似乎还很精通,这让以白宏盛为代表的技术官僚意识到大领导不好糊弄,做起事来更加上心,丝毫不敢敷衍。
(棒子的经济腾飞一个原因就是朴卡卡和全卡卡连续两个卡卡不仅手里抓着刀把子,还都懂点经济,不会被手下糊弄。相反大数学家李卡卡还有白马卡卡之后的卡卡都很容易被技术官僚架空)
另一方面,这年代的想要copy别人的技术设计,要么学鬼子,单买上一两个样品然后回去自己仿制;要么就是花费大价钱去慢慢谈正规专利授权。
张弛这套用‘市场’为诱饵,花费少量真金白银直接换取合规合法的技术转移的方案,在白宏盛这样的伯明翰大学经济系博士看来简直就是天才一般的想法。
甚至白宏盛认为张弛的这个套路,为所有积贫积弱的后法国家找到了一条可以复制的自主建立工业的道路,只要和西方关系不错,并且有钱有市场,谁都可以用这个法子来启动工业建设。
然而张弛在看到白宏盛写出的一份有关报告后,却轻蔑的笑了。
他这套从穿越前老家带来的市场换技术的套路绝不是一般人能复刻的。
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军事建设,20世纪是战争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打完后边还有一系列的冲突呢,更别提冷战两大阵营虽然没面对面开火,但在世界范围内可是搞出了一堆战争与冲突。
没有足够的军事建设,没有一支能够保护自己财产的武装,再多的经济建设最终都是在替别人做嫁衣。
所谓的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在和平年代是一句地狱笑话,但在战乱频发的这个年代却是最真实的国与国关系写照。
张弛站起身,走到窗前,目光远眺,声音低沉却有力:
“你要记住,我们搞工业,不只是为了挣钱,为广大百姓找一条生计,更是为了生存。这个时代的本质是战争,谁有枪有炮,谁就能活下去。”
白宏盛微微一怔,暗自思量着张弛的这番话,越发觉得提纲挈领,很多自己零碎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