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那时候,羽队长和士兵们与狼群打的是阵地战,谁都在明处,一目了然。想搞什么偷袭和迂回战术,谁也使不上,谁的行动都在对方的眼皮子地下。除了明刀明抢的实力搏杀,其余的都是多余的。

阵地战也许是所有战法里面最残酷的战术,谁都不愿意先败下阵来,谁也不想第一个撤出阵地,只有拼搏到最后一滴血,才能揭晓胜负。

什么叫两败俱伤?阵地战就没有胜利的一方。即使胜利了,也不会有多少喜悦,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悲惨局面,让胜利者无法面对,胜利了又能如何?

那次与狼群的阵地战,在羽队长心中留下了没齿难忘的记忆。狼群的勇猛顽强,狼群的不怕牺牲,还有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让人过目难忘,令人叹为观止。

有军事家把狼比作至高无上的军事奇才,一点儿都不过分,仅限于对狼了解的人们。在于狼群对峙的几天里,虽然士兵们没有受到狼群的杀戮,可狼群的凶猛和残忍,把没有经历过血腥场面的军人吓坏了。有些神经脆弱的士兵就崩溃了,行为失常,胡言乱语。

为了尽快解除与狼群面对面的恐怖局面,被逼无奈的羽队长,学习了贤人诸葛亮火烧赤壁的战列,一把火把狼群烧得灰飞烟灭,惨不忍睹,挽救了整个车队葬身狼腹的危机而得以幸存。

狼群虽然一把火驱散了,可狼群造成的危害没有消失。在返回途中,那些被狼群吓坏了的士兵反应迟钝,有好几台车连续追尾,发生了恶性事故,其中的二班长生命垂危。

为了挽救战友的生命,发了疯的羽队长把十几天才能跑到基地的路,缩短了一半,硬生生的从死亡边缘把战友夺了回来。而他自己却因鲁莽中撞飞了医院的大门,受到了处分。

往事历历在目,其能在短时间内忘记……

狼群的吼叫声,对人内心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释怀?只有不睡觉。

羽队长忧心忡忡的从床上坐起来披上衣服,就感觉到屋里的温度下降的厉害,侧头一看炉子,黑糊糊的没有了火。一定是炉子里没有了煤,他下床来往炉子里添了煤,就坐在炉子旁边,手里提着枪,静静的听着没有多少变化的狼嚎声,思索着对策,等待着天亮……

第二十五章雪野足迹

第二十五章雪野足迹

等待天亮的人何止是羽队长一个人,车队所有的士兵们都被这惊心动魄的狼嚎声惊醒了,都在忐忑不安的侧耳静听。

和羽队长一同上过高原的黑子和刘晓强听到狼嚎声,要比别的人承受能力好的多,有过经历,自然就会有些城府。

除此之外的这些兵,也许根本就没有见过狼是什么样子,即使见过,也一定是在动物园里看见过已经被驯化,没有了野性和狗一样的狼,怎么能看出牠们的强悍与凶残呢?

无知就无畏。既然不知道狼有多么厉害,就不会有太多的害怕。所以,有些一无所知的士兵,把狼群的吼叫声当成天籁之音在欣赏。能在这样的苦寒之地,有这么美妙的声音唱响,说明这里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希望,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要知道事情的真相,除非你去身临其境的感受一番,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即使别人给你说的天花乱坠,你也不一定相信。

睡不着觉的羽队长担心也在于此。没有经历过与狼群短兵相接的士兵们,要想真正了解的时候,说不定会付出什么代价?到那时候再提醒他们,又有何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羽队长抽着烟,看着慢慢烧起来的炉火,心中的各种担忧又何尝不像炉火一样越来越旺呢?

侧头看熟睡的通讯员张亚夫,一副安详的神态,把被子蹬得的快要掉到地上了,羽队长起身去把被子盖好,看着他稚气未脱的脸和自己比起来,年龄相差无几,可肩膀上的责任,却有天壤之别。

每个人都盼望着长大,可不知道长大后的责任有多少?失去的童真和快乐有多少?还有随之而来痛楚和无奈。更有爱恨情仇,那就是一本读不懂的《三字经》让你时时刻刻都闹心。

声声入耳的狼嚎声就像交响乐团一样,有高亢激昂,也有低沉厚重;时而在独奏,时而在合唱。从声音上判断,狼群的数目在不断的壮大。

一声高亢的狼嚎声过后,再没有任何狼的附和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等待想听到下一声狼嚎声的人们,一下子就把心提到嗓子眼,为什么没有附和?接下来狼群想干什么?

羽队长手里的手枪慢慢的打开了保险,已经上膛的子弹只要扣动扳机,就会随时击中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