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头。小弟自认为时常口出污言秽语,但今日算是遇到真神了!”

杨砺笑道:“无论怎么说,他的方式确实有效。至少我两一开始并未想到辩驳的方式。”

“唉,声东击西啊!一开始他就根本没想和陈进言辩驳,好一个‘骂’字了得。”张去年扭头,笑嘻嘻的问道:“赵大人,那人是谁啊?看服侍像是御前侍卫啊!”

“呵呵。”赵普摇头苦笑道:“御前侍卫统领韩旭。”

“啊!”杨砺和张去年顿时失口惊叫。

“承让,承让……多有得罪,多有得罪……”韩旭朝着文武百官们,连连作揖。刚刚他的话,有些地方可是将这些变节的百官都给带进去,一起骂了呢!

赵匡胤满意的朝韩旭点了点头,在韩旭回到其身旁后,特意让常欢给其递上茶水。事实上刚刚的辩论,让他想到了很多。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数十年一换,这大宋也会是短暂的数十年吗?哪之后又会是谁呢?这些朝代的更替,君臣相斗,父子相残,忠义道德的沦丧怎样才能拨乱反正呢?

时间太短,如何去做?他当然还没有想好!但从今日的辩论中,却捕捉到了一丝清风。文人,只有血气方刚的年轻文人,才是大宋朝的未来。武夫只能得天下,而文人才能更好的治理天下,并且文人有利教化,重塑“君臣父子朝纲”。先秦诸子百家;汉武帝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大唐佛道并尊;那大宋的将来又在何方呢?从国子监太学生的身上,他似乎看到来了一些方向!

念及此,赵匡胤缓缓起身,广场上顿时变得静悄悄的。无论乞丐,平民,商贾,士卒,学子,官员都将目光投射到他的身上。

“朕在此向大宋的子民宣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乃大缪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自即日起,勿论那女老幼,亦或平民商贾,士子官员,所说所想尽可宣示…大宋不以言论罪。”

“不以言论罪?”韩旭吓得茶杯差点掉到地上。

满朝的文武百官,不可置信的望着那明黄色的身影。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气魄。

“大宋不以言论罪……”

“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民百姓激动了,满朝文武激动了,太学生们更是欢呼雀跃。张去年,杨砺带头咆哮着,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赵匡胤望着太学生们那激动的样子,又道:“南边的南唐在金陵城有国子监,在洪州有白鹿洞书院,其他各式书院数不胜数。朕决议,将大宋宋州,改应天府,建应天府书院。”

“万岁……”

太学生激动万分,中原几十年的争斗,历来是武夫们的天下,文人学子争相逃离,南下南唐,西去属地。他们是国子监的学子,也许应天府书院和他们关系不大,但从当今圣上建应天府书院开始,说明朝廷自此刻起真真正正的重视起文人了。

这些年轻人才是大宋的未来,赵匡胤意犹未尽,再次开口:“礼部尚书何在?”

“臣在。”

“自即日起,着手准备春闱……大宋朝开科取士。”赵匡胤豪情万丈道。

“臣遵旨。”

春闱,秋闱对普通人来说,并未有太大的吸引力,他们感兴趣的也就是殿试后,哪位状元,探花什么的又被哪家高官招为驸马之类的八卦。但对天下万千的学子们来说,这就是他们毕生的大事,朝圣也莫不过如此。勤学苦读多年,为的就是那一天。唐末以来,开科取士变得断断续续,兴许哪天圣上一高兴,想起了此事,就在当年开上那么一科。若是运气不好没赶上,就不知道是何年马月了。

一连串的幸事,让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喜极而泣。杨砺更是抱着张去年,嚎啕大哭。这日子,他们等得太久了。

宣德门外,登闻鼓旁。

朱小六拿着湿布仔细的擦拭着一块石碑,人群围满了此处,甚至有些人对着石碑下跪磕头。朱小六并不识字,对于石碑上的字当然认识,同样对于这些人的行为自然更加不能理解。赶紧按照上方的命令,擦拭完后,提着水桶而去。

朱小六走后,石碑上的五个大字终于全都露了出来。

“不以言论罪!”

第126章 驸马,架架架

春雨过后,院内的柳枝吐出了几缕新芽,墙根的苔藓绿意萌发,威严而古朴的殿前司公署大院平添了几分生机和淡雅。清风拂过柳枝,带起凹处水面的涟漪,透过斑驳的窗台,轻翻桌面的书页。

书桌前,一红衣官袍少年,半依着那太师椅,翘着个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