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4章 初步达成一致 (第1/2页)
“我方的要求很简单,”重新坐在了谈破桌前的宋主任,上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既然我们的合作是一次商业领域的合作,那一切就按照商业的规则来进行。”
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皱了下眉头,但随即,他的眉头又舒展开了,宋主任的话不算有错,这一点,他没法反驳,是以,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点点头,示意宋主任继续。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如果我们合作,我们需要达到多大的产能、这样的产能又需要多大的投资,”宋主任接着说道:“按照此前我们双方沟通过的结果,我们一致认为,在未来的30年时间里,仅仅是华夏市场、独联体市场以及华俄两国的特种需求,就能够消化掉1500架至2200架这种大型宽体客机,马克西莫维奇先生,这一点您认可吧?”
“是的,我方认可。”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毫不犹豫的点头。
事实上大毛的数据比华夏方面的还要略微激进一些,他们认为在未来的30年里,包括各种不同的子型号在内,华夏民航市场、独联体民航市场以及华俄两国的军用需求的总量,应该在2000架至2600架之间,如果再考虑到未来的某些变量因素,这个数量甚至还有可能往上浮动15%至20%,总之,这是一块让人垂涎无比的肥肉。
宋主任微微颔首。
既然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认可,那双方的基础就有了,就可以继续往下说了:“这么庞大的市场,理论上,我们平均每年要生产70架左右的飞机,即便是F150这种级别的中短程窄体干线飞机,这个数量也很惊人,更别说伊尔-96这种最大起飞重量快要300吨的大飞机了。
再考虑到未来我们双方的各自军用方面的需求,所以我提议,分别以华夏的商飞集团和贵国的伊留申设计局为核心,组建两个生产集团。”
在大毛和华夏各自组建一个生产基地?
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毕竟即便是从大毛自己的需求出来,将来也必然会需要很多以这款飞机发展而来的特种飞机,比如电子侦察机之类,相信华夏方面也是怀着这样的打算,但凡有一点可能,对方都不可能放心将自己的飞机放在对方那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生产基地就成了最理想的选择。
想到这里,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点点头:“我觉得可以,您继续。”
“虽然是两个生产基地,但我们必须考虑到整体的生产成本,”宋主任接着说道:“所以两个生产基地的生产任务不能均分,为了保证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可以给出一种考核机制,哪个生产基地的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生产任务就更多的向哪个生产基地倾斜,以这种方式倒逼另外一个生产基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如果另外一个生产基地一直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说到这里,宋主任杀气腾腾的道:“那我们就只给他保留本国的那一点特种需求订单!”
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当然知道宋主任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可虽然如此,他也不准备反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伊留申设计局还是不争气,那给他们一个能够活着的订单也就足够了,毕竟,作为一家两国政府的合资公司,只要这个项目成功的运作了起来,总归是少不了克里姆林宫的那一份分红。
“这个……”
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略一沉吟,再次点头:“我个人原则上没意见,但这需要报请弗拉基米尔先生批准。”
“我理解,”宋主任点点头,他当然明白这一点:“至于飞机所需从的各种航电设备……”
不等宋主任把话说完,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立刻说道:“必须给我国的航电设备生产商至少50%的份额,这一点没得商量!”
宋主任就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没得商量”这句话。
————————————
PS:兄弟们不好意思,请稍等几分钟。
再考虑到未来我们双方的各自军用方面的需求,所以我提议,分别以华夏的商飞集团和贵国的伊留申设计局为核心,组建两个生产集团。”
在大毛和华夏各自组建一个生产基地?
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毕竟即便是从大毛自己的需求出来,将来也必然会需要很多以这款飞机发展而来的特种飞机,比如电子侦察机之类,相信华夏方面也是怀着这样的打算,但凡有一点可能,对方都不可能放心将自己的飞机放在对方那里生产,在这种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