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2/4页)

赵清茹确实没有太大的逛集市的兴致,一来物质充沛,真心不差东西。就算想扫货,也得安顿好了,尤其睡够了以后,再慢慢逛。

“甜甜,还是算了吧。迎春她也没说错。我们现在那么多东西,真的不太方便。”李月荭见自家好友司甜有点儿不高兴,便轻声宽慰道。

“哼,也不晓得那人到底来是不来!”司甜因为被人拒绝了提议,心里很是不舒服。

赵清茹与吕迎春只当没瞧出司甜那点子不痛快,在安委会门口找了个避风且看得到门外动静的地方,坐了下来。事实上,大塘镇沈家洼村的老村长也没让赵清茹几个等太久,也就一个多小时后,便赶着骡车,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范围里。

沈家洼村的老村长,姓沈,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事实上,沈家洼三个村寨,一大半人姓沈,多数都是没出五服,多多少少带着血缘关系的同族人。说是三个村寨,其实村子与村子之间相隔距离并不大。所以,就公用同一个领导班子,老村长既是村长,又是村支书,此外还有个负责誊录的会计员。平日里,三个村的村民出工,都是由本村族长指派的书记员记录出工情况。回头再将具体情况上报给村里的会计员,誊录在册。三个村收上来的粮食,其实也是各管各的。

赵清茹虽说没上山下乡当过知青,也觉着如此管理挺奇怪的。后来,在村子里待久了,才从老一辈那儿打探到,原来沈家洼村这一片最初是一位姓沈的大官,告老还乡后所居住的大宅院。只不过后来,这位大官的后人里有嫡亲的三兄弟闹分家,就将祖宅给分割开来。据说当时闹得还蛮大的,隐隐还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慢慢的,就演变成了现在三个村寨。

老村长沈老头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苍老一些,饱经风霜的脸满脸的褶子,皮肤黝黑,笑起来憨憨的,露出一口烟渍牙。

“沈老头,这几个知青是分配到你们沈家洼村的。”夏主任见到沈老头后,便指着赵清茹四个,开口道。

“啊。”沈老头回头看了赵清茹四个一眼,其实方才驾着骡车过来时,他便已经注意到了,七个娃子五个女娃子两个男娃子,其中还有个男娃子瞧着眼熟的很,像是清水湖村那边的知青。

夏主任又指着司甜跟李月荭道:“这两个是分配到清水湖村的知青,沈老头你顺道捎她们一程。”

沈老头在心里稍稍松了口气,最起码五个女娃子没有全部都安排在沈家洼村。

“坐不下那么多人吧。”吕迎春看了一眼沈老头的骡车,真心不算大,要坐下七个人显然挤了点。别忘了赵清茹几个,每个人身上还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呢。

夏主任显然自从坐上主任的位置上后,已经鲜少被人这么顶嘴反驳了,脾气见长的夏主任当即不悦地瞪了吕迎春一眼。

吕迎春缩了下脖子,小声地嘀咕了一句:“本来就是嘛。”

“不是说集市上有骡车去清水湖水库那边嘛。要不我跟迎春去坐骡车好了。”赵清茹拉了吕迎春一把,看向沈老头,微笑道,“沈大爷好,我叫赵清汝,这是我的好朋友吕迎春。我跟迎春请求到沈家洼村当知青,是因为我大哥也在沈家洼村。”

赵清茹并不觉着这种只要稍稍一打听就能打听到的事儿,能瞒得过沈家洼村的老村长沈老头。虽然沈老头看起来脾气不错,挺好相处的。事实上沈老头的脾气确实挺好的,至少跟其他几位村长村支书相比。

但脾气好,并不代表着没脾气。更何况,赵清茹方才在安委会的办公室,从几位村长跟村支书的言行举止间,已经敏锐地捕捉到,她们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知青并不怎么受欢迎咧,尤其女知青,一个个避之不及。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这次一道去沈家洼村的,除了赵清茹跟吕迎春外,还有赵小花跟另外一个瘦得跟竹竿似的男知青。那个男知青,赵清茹只知道他姓田,叫田学家。在列车上因为间隔着几排座位,并没有怎么接触。但对赵小花,显然还惦记着在列车上拉肚子这茬事儿,对于这种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从背后突然扑上来咬一口的主,赵清茹可不敢大意了。

“啊,丫头你大哥也在沈家洼村?”沈老头已经花白的粗眉毛微微抖了一下,显然有点明白了怎么回事。

“是啊,我大哥叫赵清山。是两年前来沈家洼村的。”

“哦,是清山娃子啊。”看得出沈老头对赵清茹的大哥赵清山印象还不错,“行了,都上车吧。虽说挤了点,还是坐得下的。”

“不用不用。我当然知道坐得下,可人毕竟多了点,再加上行李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