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部分 (第2/4页)

众人一时间都不敢出言。

“一个小小的吐蕃,竟然如此难缠?”李二不甘心说:“朕派了几十万大军,到现在还在对峙着,众爱卿有可良策,可以迅速拿下这个蛮荑之国。”

秦琼犹豫了一下,摇摇头说:“皇上,我大唐将非不广,士非不勇,主要是吐蕃是高原,用刘远的话来说,哪里有高原反应,就像南方的士兵不善骑、北方的士兵不善渡一般,水土不服,如果想把它拿下,首先要建立一支适合高原作战的雄师,就目前的战况来说,要想建立这一支雄师,最少要三年的时间。”

打仗不是过家家,你士兵都攻不上去,又谈何打逻些城,摧毁别人的政权呢。

“对了,刘远,这个家伙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吗?”听秦琼提起刘远,李二马上大声问道。

有些时间不见刘远了,李二心里也有些挂念,派候君集亲自上前线指挥,还派出多队人去接应,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其的一点音讯,李二也感到有些落莫,他可不希望,这颗大唐的福星就此损落。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都是轻轻地摇摇头,表示暂无信息。

“报,阳关八百里加急快报。”就在李二刚想说些什么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通报声。

阳关?八百里加急?

李二的眉头一挑,眼里出现一丝异样的神采,马上大声说:“传!”(未完待续。。)

713 一锤定音

很快,一个身穿特别驿服的人,恭恭敬敬把八百里加急快报递给李二。

李二接过来,亲自检查了火漆无误后,这才拆开信,观看其内容,在场的重臣看到,李二越看那脸上的笑容越灿烂,隐有激动之色,当看完了,忍不住一拍案几说:“好,干得漂亮。”

尉迟敬德连忙问道:“皇上,有什么好消息?”

“是啊,皇上,有什么这么高兴的,也说出来,让老臣等也高兴一下。”段志玄也忍不住说道。

在场的,都是大唐的重臣,了解大唐的各项机密要事,从阳关送来的八百里急件,而这急件还能让李二看到眉开眼笑的,十有**是刘远一行有了好消息,尉迟敬德的儿子尉迟宝庆、段志玄的女婿关勇,也跟随刘远进吐蕃,与吐蕃有关的情报,二人自然特别上心。

李二也没有隐瞒,一振手里的信件说:“从阳关传来消息,刘远一行已从吐蕃的大雪山进入我大唐的境内,与程怀亮一行与阳关外八十里处会合,稍作休整,便起程回京。”

真回来了,众人闻言一喜,位列末席的户部尚书崔尚,闻言更是喜上眉梢,好像升了官一样高兴。

“终于回来了。”

“是啊,九月出发,现在上元节都已经过了,终于等来了他们的消息。”

“不赖,几十人进吐蕃,还能回来,不知我那侄儿有没有那个运气。”

在御书房里,不像朝堂上那么多规矩,一众大臣闻言都议论纷纷,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大好的消息。在场的人都默认一个说法:刘远是大唐的福星,既然是福星,自然不能随便陨落。

李二看着仍跪在地上的驿使,点点头,然后大声地说:“来人,重重有赏。”

“谢皇上!”那驿使连忙称谢,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大声禀报道:“皇上,这里还有一封是刘将军给皇上亲启的书信。”

哦,人还没回到,这信就到了?

李二不动声地说:“传”

很快。当值的太监就把刘远所修的信呈给李二,而那送信的驿使也让金执吾带下去领赏不提。

打开信,李二当堂就看了起来,只见他的脸色先是惊讶、很快就变得高兴甚至可以说是兴奋,不过看到最后。又有些面色凝重,好像显得有些举棋不定的样子。看完后。整个人有点沉默起来。

“皇上,发生什么事?臣观皇上的脸色,不是很好。”长孙无忌也忍不住发问道。

尉迟敬德沉着脸说:“皇上,有什么消息你直说,臣虽然老了,不过还支持得住。”

话虽说得豪迈。不过脸色都有些变了,一旁的段志玄也没例外。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那是将士的最好归宿,但是立功、升官晋爵,光耀门楣更是所有人的终极愿望。人非草木,岂会无情,哪个不关心自己亲人的安危,刘远率几十人就敢进吐蕃捞人,打探情报,那份胆识可以说大唐无人出其右,能回来就不错了,谁都不会奢侈地希望他们能全身而退,没有听到亲人安全的消息,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情绪难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