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部分 (第2/4页)

二曲、三曲,那就要逊色多了,高手酿酒,总会留下最为精华的一部分原浆,做更进一步的调配,然后配合二曲、三曲,让后续酒水都能得到较佳的品质。周易这次带来的原浆又与普通的原浆不同,是他动用了厨道技能,在‘逍遥游’的境界中提炼而出,说是原浆之精、入道之浆也不为过,所以就连化劲高手闻了,都有熏熏欲醉的感觉。

这个时节普通蜂蜜已经收获过了,雄蜂早就被工蜂们无情抛弃,拖到蜂巢外活活饿死,工蜂也泰半死亡、剩下一些特别雄壮的,也是藏在蜂室中不会乱动乱飞,所以抛开蜂巢后,并没有群蜂乱舞的景象。周易取王浆的手法极为独特,并不用唐家提供的工具,找到蜂后所在的位置后,轻轻取出一根长有一尺、细若绿豆的‘透针’在琥珀色的王浆上轻轻一戳,手指微微捻动,就见针尾的小孔中有金黄色的蜂浆流出,拉成一线,缓缓流入盛放了原浆的黑陶罐中。。。。。。

“好手法!”唐家人都是养蜂高手,看到周易的取浆手法,却不由都是眼前一亮。(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二章【苦逼的唐大少 下】二三合更

炼蜜。

蜂蜜其实就是蜜蜂们储存来过冬的食物,会凝固在一个个蜂格中,形成一种半固体的样子。因此采出蜂蜜来,就要经过炼制、稀释,才是大家见到的蜂蜜样子。

这种炼制稀释的过程,其实会损失营养成分和口味,尤其是营养最为丰富也是最难得的蜂王浆,用这种常规手段炼制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唐伯光最好蜂王浆,因此唐家的制蜜高手就研究出一种‘无水炼蜜’的方法。要用最顶级的景德镇薄胎瓷做成炼锅,大兴安岭最好的松炭升火,而且极为考较制蜜师的控火能力,至少都得是化劲以上的修为。就是这样,成功率也不过八成左右,难免会浪费一些珍贵的玉蜂王浆。

可到了周易手中,一切却变得是如此简单。

蜂蜜被长长的透针吸入后,拉成一条金红琥珀色的蜜线,从尾部缓缓流入原酒罐中。那名五十左右的唐家男子就是唐子清正牌老爸唐长风,武术修为在唐家排不入前十,就是有一手炼蜜制蜜的本事,平日里最是得唐伯光看重;他见到蜜线的颜色,脸上就是一变:“这是净炼的百全浆啊,你。。。。。。你是如何做到的?”激动之下也顾不上礼貌了,居然忘记了这个年青人可是与曾祖平辈论交的‘前辈高人’。

“不得无礼!”唐伯光瞪了他一眼,目光中多了几分凝重。他虽然不擅炼蜜,却是看出周易这一手其实是将内家真罡渗入针壁,硬是催动银针分子摩擦,让这根银针恒定发热,玉蜂王浆被吸入阵管后,从针头到针尾,就等于是经历了一个‘炼制’的过程。

这手段说来简单,似乎炼就了内家真罡的丹劲和混元高手都能做到。其实不然。唐伯光用精神力感应了一下,便知道周易控制之精、之微,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这根一尺长的特制‘透针’虽然在恒定发热,不同位置的热度却非一样,往往在这一毫米是一个温度,过去两三毫米又是一个温度,而且还在不停的变化中,一尺银针上,足足有着上千个同时在变化的‘温控点’。惊人无比!

一些顶级的厨师、比如号称‘南水宫的一把火’的风清凡,号称控火功夫天下无双,能够在运用炒锅时,让锅底、锅身、锅缘同时处于不同的温度,而且都在他控制之中,同样的材料,他做出的菜肴火候最佳,让人尝后终身难忘。可就算是风清凡的控火功夫,比起周易来也是犹如小巫见大巫。简直就成了小学生的水平。

像周易这样,在一根银针上同时控制上千个‘温控点’,让银针变得比景德镇特制超薄的薄胎瓷锅更为传热均匀而且还不用升火用柴,这对内家真罡的控制力要强到什么程度?武术高手到了丹劲后。精神力倍增,此时才能与内气融合,形成真罡,有形无形。控制从心,可如此控制内家真罡,又要消耗多少精神力?

唐伯光是不敢尝试的。他虽然也是混元级别的好手。而且除了武道之外,还有兼修道学,却毕竟是百多岁的人了,渐渐气血枯竭、精神衰弱,虽然比起普通人还是强横了百倍,却万万不敢学周易这样折腾。

蜂王浆入罐,入得却是系统中昂贵的绿色装备‘醉刘伶的酒罐’;待取到第五个蜂巢后,算计着配比已经差不多了,周易一手持针继续吸炼玉蜂王浆,另一手却轻轻抚摸起这罐原浆来,跟着伸出中指,轻轻弹动罐身,转眼就落指百下,却是敲击在酒罐的不同位置。

震字诀!

随着周易指头落下,罐中酒浆荡起阵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