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1/4页)

噬系汲际寡裕�识�行┓抛葑颂�?删退慊噬峡喜裳阅哨桑�猜植坏剿�侵毖遭枰猓�杂醒怨仝裳裕��嵌嗍裁醋彀 ���

朱元璋听得很不是滋味,看似马秀英在责备费、周二人,其实是在绕着弯说他容不得臣子直言忠谏。然而这件事并不是谏言那么简单,而是他想分化武将权势。他忍不住为自己辩解道:“皇后不知,如今天下大定,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将领们都有些得意忘形了,长期处于权力的核心而形成个人集团或滋生骄横不臣之心,朕不得不防啊。”

马秀英劝道:“臣子的一切都是皇上恩赐的,皇上对他们加强封赏、封妻荫子、世袭罔替,他们感激皇上还来不及,怎么会对皇上有二心。皇上一味打压功臣,才会适得其反,逼得他们为了自保而生出其他心思。作为一位英明的帝王,唐太宗就巧妙地处理了自己与功臣们的关系,不但没有杀他们,反而将他们团结在一起,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朱元璋不甘被唐太宗比下去,“哼,朕在的时候他们当然不敢有二心,朕是怕死后太子驾驭不了这些人。你也知道太子性格绵和。”

宫中的事基本逃不出朱元璋的耳目,马秀英前几天处置东宫监侍的事没出一个时辰就传进朱元璋耳中。听到朱标连东宫的人都管理不好,他就愈发担心朱标将来不能驾驭功臣将领,所以本来他都打算不再打压功臣,却因为朱标又改变了决心。

马秀英说道:“皇上多虑了,皇上龙体安康,定能绵泽百年,到那时将领们多是风烛残年,何用忌惮?况且太子仁德,将来必然是位仁君,天下百姓拥之,安敢有人作乱?”

朱元璋沉默不语。历朝历代都在提倡以“仁”治天下,然而这个“仁”的界限却不好定位,他解救了千万被元人欺压的汉人,难道不是仁君吗?就算千古一帝唐太宗被世人颂为仁君,其逼父弑兄的行为也配称仁吗?

第四百三十九章 相夫教子是责任

马秀英知道朱元璋把借口用在太子身上,其实还是在担心自己的地位,想到前世中**队的治理防务,献策道:“皇上若实在放心不下就加强中央集权,和将领各持一半虎符,两符吻合才能调动军队。听说皇上有派亲信官员监军,这监军的职责一定要划分清楚,将领管战事,监军管军务,不得越权。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次防,避免某些军营长期被同一个将领管辖。但这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真正能让将领臣服的还是皇上的贤明。只有皇上心胸宽广,不独断专行,善用人才,且能恩惠于臣子,才会使他们对您感恩戴德,甘愿服从您的统治。”

朱元璋一直对控制军权心有忧虑,闻言感慨道:“皇后此番话真是字字珠玑,叫朕醒醐灌顶。”

“皇上如果真能听进去一二,还请赦免费、周两位将军的责罚吧。妾身听说君主清明,臣下才会忠直。费、周两位将军虽然行事鲁莽,犯颜直谏,但一直对皇上忠心耿耿,皇上若能既往不咎,打消群臣的顾虑,群臣必定更加拥戴皇上。”

朱元璋听后,转怒为喜,笑道:“皇后快成了臣子的说客了,但凡他们有难都求到你的门前。”

马秀英嗔道:“皇上不是时常笑话妾身是慈母吗,他们有难,妾身身为国母岂能视若无睹?倒是你这严父的脾气越来越大,无论臣子还是皇儿,见你莫不胆战心惊。”

朱元璋佯怒道:“朕看皇后就从来不怕朕,还时常说教于朕,朕警告你多次不许干政,你都罔顾不不听。”

马秀英半真半假地说道:“那是因为妾身把皇上当夫君,相夫教子本就是妾身的责任。朝堂的事是国事妾身不敢置喙,然而妾身的夫君若是有不当之处,妾身却不能不闻不问。皇上若不喜,妾身以后再不多言。”

朱元璋握住马秀英的手,动容道:“天下人中,唯你可与朕并肩。”

马秀英的心颤了一下,麻酥酥像被羽毛拂过,心酸迷茫的情绪仿佛都被这句话治愈,她整个腿都软了,靠在朱元璋肩膀上,喃喃低语,“天下人中,唯皇上值得妾身仰慕……”

朱元璋听见这嘤咛软语,顿时呼吸加粗,居然不顾殿里站立的宫人,一把抱起马秀英,往内室走去。

“啊,皇上!”马秀英羞红了脸,像只鸵鸟埋在朱元璋怀里不敢抬头。

宫人面红耳赤,皆如木头人般低头不敢动弹,直到听见内室响起靡靡之声,才各自蹑手蹑脚退散下去。

且说宋濂拿着马秀英的书信马不停蹄地赶到刘基府上,此时刘基和章溢、叶琛还在商议今天的朝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