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 (第2/4页)

张士诚得回士兵马上变卦,扬言自己只答应不杀廖永安,没有同意放走廖永安。事后他也确实没杀死廖永安,然而他的行为比杀人更残忍。他秉着自己得不到也不让别人得到的心理,将廖永安削足挖眼,囚于隆平路,借此羞辱朱元璋,以泄失弟之恨。

杀人不过头点地,用如此恶毒的手段折磨一个不肯投降的将领实在是过于阴损了。朱元璋气愤填膺,挥军南下,要与张士诚决战。

将士们看到廖永安被擒受辱,怒火高涨,卯足劲跟张士诚的军队拼命。特别是廖永忠接替了兄长之职,任枢密佥院,统领其军,一路奋勇高歌,挺进太湖,吕珍在哪,他就追到哪,最后竟杀得吕珍落荒而逃。

张士诚慌忙从杭州等地调军支援,双方胶着在长江下游,打得不可开交。今天你夺我长兴,明天我就攻你江阴,俱都是一副恨之入骨、不死不休的模样。

马秀英收到许五的情报扼腕叹息,想廖永安如此忠勇的将领却被张士诚残害。她赶紧派逊影去安慰廖永安的家人。

好在廖永安的妻子和孩子都以为他只是被擒,不知他已被折磨得面目全非,心中仍保留一丝希望,没有完全崩溃。

逊影欲言又止,放下礼物黯然告退。就让这个秘密暂时隐瞒下去吧,这对可怜的母子已经不能再承受任何打击了。

悲痛、伤怀让逊影难过地想发疯,她比马秀英还愤怒,在屋里失声痛哭,“为什么许五不能救出廖将军?廖夫人和孩子以后咋办啊?”

“不要去责备许五,他已经尽力了。”马秀英闷闷地劝道,不用逊影形容,她都能想象到那对母子悲痛欲绝的情形。可这件事真不能赖到许五头上,如果不是许五劝说,只怕使者杨宪都无法全身而退。她在信中嘱咐许五继续潜伏在张士诚身边借机扰乱张士诚的作战计划,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帮助廖永安,能够救出来的话更好。

廖永安成了废人,张士诚就不再关注,但看守的人没有减少。许五想方设法派心腹去照顾他,直到八年后,廖永安终因伤势过重病逝。此乃后话,表过不提。

至正十九年,胡大海、朱文忠又攻下张士诚的重镇诸暨州。

张士诚遣将欲夺回江阴,被守将吴桢打得大败而去。他很不甘心,又派大军围困常州,致使常州断粮,百姓饿死无数。

消息传来,朱元璋痛怒交加,这些年他一直在应天屯粮练兵,然而周遭战事不断,百姓民不聊生,应天府的储粮大多用于大军出征和平仓救市,而且张士诚封锁了应天到常州的粮道,想把粮食运到常州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恰在此时,马秀英收到朱门情报,元廷向张士诚、方国珍征粮,方国珍备船至浙西运米。她就对朱元璋说道:“每年元廷都要向江浙征粮,国公何不从此处下手,绕到常州附近截住粮队,就近送粮比从应天方便许多,还能搓一搓张士诚的锐气。”

第二百七十一章 浓情也有转淡时

朱元璋看着马秀英不说话,直到她浑身不自在,朱元璋才警告道:“你从哪里知道这些战况的?以后在家安心打理庶务,不要再管我军政上的事情。”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对马秀英直言不讳地提出不许干政的要求,自从出了瑜素雪的事情后,他就对女人产生了一种戒备心,连马秀英都不例外。因为他发现无论是瑜素雪还是马秀英都比他想象的还聪明、还能忍,一个潜伏三年收集情报,一个用三年的时间清除掉国公府的所有奸细,这份沉稳的耐心就是他都自叹不如。幸好这事只是发生在府里,如果有人在外面用这般手段对付他,后果不堪设想啊。

马秀英被吼懵了,她一心一意帮助朱元璋,怎么反而成了不是。这些年要不是朱门朱卫在暗中协助,朱元璋能这么顺风顺水吗,可恨这人以前无根无基的时候处处求她帮忙想计策,如今有权有势就不稀罕她的帮助,甚至嫌她多事了。

朱元璋察觉自己的语气有些重,缓和声音说道:“我是担心你的身体,你刚生下儿,府里事多,孩子们又小,处处都要你操心。你今后就别管外面的事情,免得累着你。”

如果朱元璋开始是用这样的方式说话,马秀英还能接受,然而打过两巴掌再给甜枣,当她傻吗?她冷笑着低下头,平静地说道:“妾身知道了,以后不会再过问府外的事情。”

朱元璋很满意马秀英的顺服,然而他却没听出马秀英话里的冷漠,以前马秀英在他面前说话都是用“我”,现在改成了“妾身”,表面似乎是对他的尊敬,其实这更是一种拉开距离的态度。当夫妻之间有了尊卑之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