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2/4页)

章溢顿时眼观鼻、鼻观心,大气都不敢出一声,不知道为什么,在刘基的面前他竟然有一种无所遁形的感觉,言行不知不觉就变得谨慎起来。

刘基仿佛看穿了他的心事,捋着长须笑道:“别紧张,宋濂知道我这人最是随意。来,来,尝尝我刚煮好的龙井,这可是别人从狮峰给我带来的。”

众人端起茶盏,只见那芽叶在盏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幽香四溢,看似无味,饮后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甘醇留恋唇齿之间,不由齐声叫绝,称赞刘基的茶道高明,“喝了先生的茶,才知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刘基习惯了这样的赞扬,淡淡说道:“修身养性罢了。”

众人又细细品茗了一番,茶过三巡,宋濂放下杯盏,旁敲侧击,“先生如今可有出仕之意?”

刘基摇摇头,似笑非笑地看着几人。

宋濂被看得不好意思,支吾道:“学生和章兄、叶兄打算去应天府投奔朱元璋,先生有何建议?”

刘基沉吟片刻,言道:“听说朱元璋率领的队伍乃仁义之师,他本人对属下也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却是他目前的势力太弱,能不能在各路人马中生存下来还是个问题。”

三人听见这番话,不由踌躇起来。若是现在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最终却无法强大,岂不是叫他们心血白费。

宋濂不耻下问:“那依先生所见,学生应该怎么做?”

“静观其变,”刘基微微吹了吹茶汤,“一盏好茶除了讲究茶叶本质和泉水好坏之外,最重要的是火候,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朱元璋刚刚攻下应天,且看他能否站稳这片根基。若是夹缝中都能长成参天大树,此人前途不可限量也!”

叶琛听完此话,立刻改变了主意,“先生言之有理,既然如此,我等也不急着投奔朱元璋。就在先生附近结庐而居,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多多教诲。”

章、宋二人皆有同感,用一两年时间观察朱元璋,如果此人能够站稳应天,扭转逆势,再投靠也不迟,省的功败垂成,坏了他们这些文人士子的名声。何况能和刘基做邻居,必然能够学到更多知识。

第二百二十三章 千辛万苦生孩子

朱元璋不知自己已经被人当成茶汤品论了一番,此刻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一扇帘门后面。在那间屋子里,他的结发妻子马秀英正在生产。

半夜马秀英就开始发作,都知道女人生孩子犹如闯鬼门关,整个国公府顿时如临大敌,收到消息的朱元璋外袍都没穿就趿着鞋子跑过来。两位嫂嫂也闻讯赶来。前两天就留在府中的吴夫人和几位稳婆早就在马秀英身边忙碌,还有许多人在院子附近张望。

马秀英很害怕,说不出的害怕,阵痛如潮水一波又一波袭来,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剧烈。

稳婆告诉她,这是产道在慢慢打开,孩子很快就会出来。

府里有专门准备的产房,马秀英被抬进去的时候紧紧抓住朱元璋的手不放,那种凌迟般的痛苦几乎摧毁掉她的意志,她不愿意在剩下的时间一个人等待未知的结果。

稳婆脸都吓白了,“夫人,国公不能进去啊,男子如果进产房会有血光之灾。”

马秀英恨死了这些封建迷信的古人,她没有力气说话,只能含泪望着朱元璋。

“别怕,我就在外面。”朱元璋推开她的手,轻声安慰,看着泪水从她眼中滚出来,朱元璋心里颇不是滋味,他从没见过马秀英如此脆弱的模样。

“啊!啊!”一道门帘隔绝了两人,马秀英歇斯底里地叫起来。

丫鬟忙前忙后,稳婆蓄势待发,吴夫人时刻观察马秀英的身体状况,然而折腾到晌午还不见孩子露头。吴夫人悄悄叹息,如果马秀英没有被火炮冲撞,或者肯留在河头堡慢慢调理身体,生产应该不会这么艰难。

王氏、田氏都劝朱元璋不要守在这里,女人生孩子的时候会有污血,男子撞见不吉利。

朱元璋也想离开,然而马秀英的惨叫像一支无形的手揪住了他的心,他无法在这个时候弃马秀英而去。

看着一盆盆清水端进去,一盆盆血水端出来,这位征战数年、杀人无数的大将军都忍不住头皮发麻,心脏抽搐。他绷紧神经,眼皮都不敢眨一下,不停祈祷孩子快点出来,并且发誓以后别的女人生孩子,他再也不守在产房外面度日如年了。

产房里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马秀英痛得几欲昏死,吴夫人和两个经验老道的稳婆不停给她打气,她们比马秀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