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2/4页)

僖没出家,姚夫人一定会让他纳自己为妾,她也一定能让姚天僖对自己产生真正的感情……马秀英才是那个害人害己的罪魁祸首,却还好意思警告她……

怨愤和嫉妒让李儿面目扭曲,直到听闻马秀英要彻查太监和侍卫身份的消息,她才渐渐恢复了平静,从容地把书放回箱底,恭敬而谦逊地听着宫人宣布旨意。

宫人都有档案记录在册,各宫殿的回旨也很快,然而对比名册查了一下午,却全无赵大虎的下落。难道赵大虎已经阵亡?马秀英有些惆怅,这个坏消息如果告知蒋氏,只怕蒋氏再也撑不住了。

福顺来禀,“僧人已经祈福结束,主子还见不见他们?”

马秀英想到道衍,眸子又是一暗,叹气道:“不必了,赏了大师们,让他们自行出宫吧。”

昔日的好友,今日的陌客,同在皇宫里,却连见面都不方便,所谓的咫尺天涯不过如此而已。

夕阳西下,余晖斜斜地投射在宫殿上,雾气慢慢浮游在空气中,似乎给这斑斓的彩霞涂上一层锈色。寒风骤起,带来浓重的凉意,弱不禁风的腊梅一阵颤抖,粉嫩的花瓣徐徐掉落一地。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马秀英突然想起杜秋娘的《金缕衣》,可是青春已流逝,繁华亦落尽,一切都不会回到原点,徒留伤悲。

第四百五十九章 匪夷所思的巧合

“皇上回宫!”

随着宫人的通传,马秀英像是突然找到了主心骨,脑海一片清明,她是马秀英,她是为朱元璋而来到这个世界,她已经完成了这一生的意义帮助朱元璋成为了皇帝,何来迷茫?何必迷茫!

马秀英整理常服,领着宫人跪在坤宁宫外恭迎圣驾。

朱元璋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扶起马秀英,笑道:“朕回到京城一路不是听见百姓议论皇后施粥的善举就是说皇家体恤百姓的话,皇后此举深得朕心。”

马秀英谦逊道:“今日出宫施粥的不止妾身,还有诸位妃嫔,她们都很辛苦,皇上不能只表彰妾身一人。”

朱元璋放声大笑,“哈哈,等回头见了她们,朕再一个个表彰。”

“妾身给皇上留了腊八粥,皇上可要尝尝?妾身已经命人给每位大臣的府上都送去了腊八粥。今日还有鸡鸣寺主持等几位大师入宫为皇家祈福。”尽管知道宫中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朱元璋的耳目,马秀英还是习惯把每日的行事议程告知朱元璋,这是两人的习惯,也是夫妻之间的信赖。

“朕也在太庙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朱元璋也说出自己的行程。

逊影见朱元璋心情很好,大着胆子说道:“可巧了,皇上和皇后娘娘想到一块去了。”不待朱元璋发问,她指着宫门说道:“皇上看皇后娘娘写的对联,奴婢可没撒谎。”

“就你话多。”马秀英嗔了逊影一句。

逊影嘻嘻一笑,把灯笼举到对联跟前。

“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山河壮丽。皇后果然和朕心有灵犀。”朱元璋一字一句念完,“咦,这个福怎么倒了?”

“福到了!福到了!皇上金口玉言,福一定到!”逊影雀跃地嚷着,仿佛这个福字倒贴是她想出来的办法。

“福到了?哈哈,原来是这个寓意,有意思。统统有赏!”朱元璋恍然大悟,愈发笑得开怀,又看了一下对联,十分满意地迈进坤宁宫。

“太子他们呢?”马秀英东张西望不见朱标等皇子的身影。

朱元璋脱掉大氅,“朕见太子车马劳顿,已经让他回东宫休息,其他皇子和大臣也让他们各自回去了。”

“太子无恙吧?”马秀英心紧了紧,朱标打从娘胎就落下病根,虽然现已调理康复,但是当娘的哪能能彻底放心。

朱元璋安慰道:“太子只是稍有疲态,你不用担心他,他还要继承朕的基业,怎会有事?”

“是妾身多虑了。”如果条件允许,马秀英真不希望朱标将来拖着羸弱的身体去管理朝政。可这个念头只能在心里想想,永远不能说出口。

服侍朱元璋更过衣用完膳,马秀英正色道:“妾身有一事请皇上定夺。”

“讲!”

马秀英把蒋氏和小男孩的情况禀明,又说道:“这些死去的将士都是我朝的英雄烈士,妾身恳请皇上下令抚恤英雄烈士的遗孀和子女,不叫将士们寒了心,也能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上阵杀敌更加英勇。”

朱元璋微微沉吟,“你说的很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