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2/4页)

日子还会更好。”

朱元璋豪情万丈,对一干亲人郑重承诺,“是,以后我们的日子会更好!”他是个说做就做的性格,当下就要带众人离开府邸。

马秀英忍俊不禁,“瞧你这急性子,这都快天黑了,你让我们住哪里去?姐夫的身体可经不起来回折腾,找新宅子也需要时日,我们且在这里住上几天,等新住宅找好再搬过去。”

朱元璋尴尬地笑笑,“我一听你说要把这屋子留给岳父,就有些紧张,”

众人大笑,马秀英让人准备晚餐,正式庆祝朱元璋收养三个义子以及找到李贞之喜。

这一餐真是丰盛无比,端上桌的雷官板鸭、管坝牛肉、秦栏卤鹅、凤阳梅鱼全是滁州附近流行的特色菜肴。花云为了讨好朱元璋,专门给府里找了一个当地出名的厨子,把这些菜肴做得色香味俱全,众人吃得几乎吞舌头,就连病殃殃的李贞都多添了一碗饭。

吃罢饭各自便回房歇息,路过花园时朱元璋看着奇花异木恋恋不舍,“这么好的宅子,可惜我住不成啊。”在众人面前他不方便流露出真实想法,在马秀英面前就毋须掩饰了。这滁州是他一己之力打下的,到头来便宜给郭子兴,着实让他心有不甘。

马秀英脸上浮现出狡黠的笑容,“宅子我们不能住,里面的东西可没说不能拿,义父将来若是问起来,我就说元人逃跑时都带走了。”

朱元璋眼睛一亮,“你说那些珍宝?”

马秀英白了他一眼,“要不我让逊影登记在册干嘛呢?那可是我们家的东西。”

“哈哈,还是你想得周到。”朱元璋一扫心中的沮丧,笑得甚是开怀。府邸住不成搬不走,那些珍宝才是货真价实值钱的玩意啊。

第一百六十五章 众般兄弟不服气

过了几天,马秀英就领着王氏、田氏亲自选了一处让众人都满意的大宅院搬进去。朱元璋的威名在那里,他刚露出想换宅子的口风,马上就有大户主动提供住宅。马秀英她们选的是一处五进府邸。层层叠叠的门楼和厢房好似一套套独立小别墅,前两进作为外院,李贞和三个男孩子住在第三进,后两进则住着女眷和朱元璋。

家里的事安排妥当,朱元璋就把重心放在军队,忙碌起来好几天都无法回府。奖赏将士、划分行政、清点战利品,处置恶霸流寇……一系列措施有条不紊地施展开来。为了安抚民心,不再出现定远那种混乱的情形,朱元璋下令除了元人的物品上缴,所有士兵不准扰民,不准抢拿百姓任何东西,不准***妇女,违者军法处置。

这一措施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人们的心情安定下来,民生就渐渐恢复正常,避风逃难的人也陆陆续续返回滁州,有些见风使舵的有钱人还主动为军队捐钱送粮。

朱元璋当然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可惜元人逃跑的时候带走了大量金银,只剩下官府住宅和一些来不及销毁的粮食武器。他把战利品和百姓捐献的钱粮交给李善长登记处理,就开始在城里征召能工巧匠创建匠作营。

这是马秀英的建议,她发明的炸药包已在郭子兴军中广泛使用。但是朱元璋离开濠州的时候没带多少人,加之一路征战,居无定所,到了滁州才有时间和地方制作这些东西。

匠作营建在城外三十里一处山坳中,原本朱元璋不放心炸药包这等利器不在眼皮下,马秀英坚持必须在无人区研制,火药一旦炸开可不是闹着玩的。为此她还亲自去观察匠作营,检查安全措施,确定一切无误才肯教授工匠制作炸药包。

当一个个炸药包制作成功,朱元璋笑得嘴都合不拢,有了这些炸药包,他的军队如虎添翼。许多从未见过炸药包的将领在见识其威力后,第一时间抢着申请领取,这玩意比弓箭犀利,比火炮轻便,他们已经意识到炸药包将成为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在众将领争夺炸药包的时候,马秀英却对着无人问置的火铳叹气。

火铳是元人根据南宋突火枪的发射原理研制而成的,火铳与突火枪相比,有许多改进之处,使用寿命长、射速较快……但其笨拙的点火方式和单一的发射还是让人诟病。若是火铳发射不出弹药,就只是一根普通的金属管子,捅人都捅不进去,这让人在近身搏斗的时候很不习惯,所以许多将士还是宁愿挥动大刀长矛,也不愿意举着火铳与敌作战。

马秀英前世在警校除了学习各种侦查专业,还要学习擒敌、射击、驾驶等训练,若说这世上谁最熟悉枪械,估计非她莫属,给她一堆手枪零件,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就组装成功手枪并射击。可惜她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