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2/4页)

住国门,若要牢牢掌控住苍茫的大草原……

“帝姬与祖父,竟想到一处去了。”

种沂低低的声音回荡在四周,眼中隐隐透出了几分神采,“先时祖父说,要抗衡西夏与辽国,非用骑兵不可。可大宋,一来没有马,二来,没有地方跑马。”

他轻轻叹了口气,不知想起了什么,眼神又有些黯淡。

“血统最纯的烈马,只有在西夏更西的地方,才能找到。而水草丰美的跑马场……原先是没有的。如今燕云十六州已然收归,朔州当是一处绝佳的养马养兵之地。只要官家准许在朔州练兵,不出五年,势必能与西夏国抗衡。就怕……”

他猛地刹住了话头。

大约是顾忌着赵瑗的帝姬身份,种沂没有明说下去。

就怕官家和真宗、仁宗一样,懦弱胆小,不敢在两国边境线上练兵。

“我会去一趟燕京。”赵瑗静静地开口。

种沂一怔:“帝姬?……”

“虽然父皇与九哥近日闹了些许不愉快,但是……嗯,练兵我是不在行的,可与九哥玩些手腕,讨两道旨意,却不算太难。”赵瑗说着,忽然一拍脑袋,总算想起了一件要命的事情,“有件东西,我一直想要交给你的,可一转眼,就抛到脑后去了。”

她在身上翻拣了半日,最终翻出一个小小的香囊,从里面掏。出两片纯净的琉璃来。

“身为帝姬,就是有这个好处。进贡的琉璃珠子,皇兄也能随意送给我玩儿。”她轻笑了一声,将那两片小小的纯净琉璃举了起来,调整了一下焦距,接着唤过种沂:“你来看。”

种沂踌躇片刻,终于慢慢地挪动了脚步,在赵瑗身侧,微微弯下了腰。

“目光对准这面镜片……不对,是纯净的琉璃……你仔细瞧瞧,发现了什么?”

他瞧见了什么?

府外的一株桃树,在眼前无限放大,甚至连叶上的脉络也清晰可辨。

原本模糊一片的峰峦,竟然分外清晰起来,甚至可以看清山峰上一株株参天的巨木。

再往远些看去,便是……

“我没法子做出镜架,只能勉强磨了两片凸透镜。”帝姬似乎有些苦恼,“就是这两片小东西,也磨了我整整半年。嗳,你说,若是在万里黄沙之中,这个简陋的单筒望远镜,能够看见绿洲么?”

她歪过头,望着种沂不说话。

种沂呼吸一粗,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

万里黄沙,苍茫大漠……

在漫无边际的戈壁之中,在嶙峋的陡崖峭壁之上……

此物一出,当纵横天下,再无阻拦!

第60章 耶律大石

这些日子;还真是有些糟心。

赵瑗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纵然脑仁儿疼得厉害;精神却依旧是清醒的。没错,她可悲地失眠了。自从入夏以后;她便很少能安稳地睡一夜好觉。先是黄河之水泛滥成灾;再是赵构赵佶隐晦地互掐;紧接着种沂家中又生出了这样大的变故……

她甚至觉得;这样高度紧绷的神经下,自己还能苦苦撑持着不倒;实在是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那两片粗糙的琉璃透镜,已经被种沂带走。临走前;他还仔细地询问了透镜的使用方法,大约是想要找人做个架子;再行仿制。可眼下整个大宋的琉璃匠人决计不超过二十个;还被金人掳走了一半;种家少将军要临时拉壮丁……

难;如,登,天。

赵瑗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忽然理解了那三位自尽的种家少夫人的心情。在刚刚那一瞬间,她也很想抛下一切欢腾地奔向奈何桥,喝光忘川水之后空荡荡地什么也不剩下,无论国仇家恨还是滔天黄河之水,通通抛到脑后不要去想,不要……去想……

窗外天光微明,她终于沉沉地进入了梦乡。

这一睡,便是两日两夜。

醒来之后身体酸。疼得厉害,脑子依旧昏沉沉的什么也想不起来。迷迷糊糊地去洗了个热水澡又嚼了些薄荷叶,终于让脑子清醒了一些。她在屋中坐了一会儿,顺手取过描眉的炭笔,一笔一划地写下当前要紧的事情。

滑州必须再去一趟,不,两趟。

燕京无论如何也要回去一次,无论是为了种沂,还是赵佶和赵构。

上京……

她的头又开始疼了。那位便宜皇兄赵桓,从头到尾就没干过一件正常的事情。据说赵佶“生病”之后,他快马加鞭地跑回来看望过一次,紧接着又在赵构驾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