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地为炉。

第一跪,跪柔福帝姬,占据了旁人的身体总会有些过意不去,虽然柔福已然自尽身亡。

第二跪,跪前世的父亲母亲,默默祈祷妹妹能够照顾好他们,别再为自己这个出了车祸的倒霉蛋伤心。

第三跪,跪滔滔黄河,跪脚下黄土,跪宋室万里江山如画。

自今日起,她便是柔福,一个刚刚逃出刘家寺、横渡黄河的亡国帝姬。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抢了我的给我送回来,杀了我的——给我偿命。

赵瑗慢慢站了起来,转身看着种十三,神色分外平静。

“我们还是分开吧。”

“你说什么?”种十三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说,我们分开。”赵瑗一字一字地说道,“你是军将,而我是个逃婢。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我只会成为你的累赘。我不喜欢欠别人什么,你带我渡河,救我性命,我心下感激。但现在,抛弃我,你自己回到西军去复命,才是一等一的要事。”

种十三脸上渐渐浮现了一丝红晕:“你怎么知道我要回去复命?”

赵瑗指了指黄河岸边的大旗,低声说道:“不准渡河。”她停了停,又说道,“能够违抗枢密院签文、又是种家子弟的,唯有一个身份:细作。”

种十三断然否认:“不,我是斥候。”斥候,是宋军中刺探敌情的前哨。

“好,斥候。”赵瑗点点头,不再和他做无谓的争辩,“你回西军罢,我去一趟汴梁。”

“可刚才……”

“我会亲自去见康王的,但不是现在。”

种十三无可奈何地说了声好。

东都汴梁,灞桥折柳,冠盖满京华。

不过,那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赵瑗拄着木棍,披散着头发,一步步走在汴梁的街道上。春风凄凄凉凉地吹着,卷起漫天的桃花瓣,一路上门窗洞开,十室九空……

她一步步地走着,慢慢适应了这双小脚,又将裹脚的布帛松开了一些;再走两步,再松开一些……柔福缠足的日子已经很长了,这双脚要恢复原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赵瑗在皇宫前停下了脚步。

金人撤兵前,在汴梁立了一个小王庭,国号“大楚”。

而这位“大楚皇帝”即位之前,连官位带姓名,叫做——河北路割地使,张邦昌。

宋朝宫梁上的白蚁,还是太多了啊……

要不要一只只地捉出来,碾死呢?

第4章 天子矫诏

真是好一个“割地使”。

这种充满屈辱性的官名,估计也只有赵佶那王八蛋——不好意思,骂了“自己的”父亲——才设得出来。童贯或许也可以,不过那死太监现在应该滚蛋了才对。

赵瑗沿着宫墙走了两步,突然听见了一种奇异的咕咕声——她饿了。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毛线!

金兵夺走了汴梁所有的金银、器物和粮食,连北宋王庭也掳掠了个干干净净,汴梁城中一片饿殍,连桃花瓣桃树皮都有人塞进口里大嚼,哪里还有半点粮食在?

没办法,只能忍着。

赵瑗沿着宫墙走了整整一圈,突然想到了一个馊主意: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个主意虽然馊,却是她这个没有粮食、没有军队、没有一技之长的柔福帝姬唯一能做的事情。况且这种事情,做好了,流芳百世;做坏了……一个字,死。

那就再赌一次命罢。

这个年代、这个境况,终究是要用性命来博的。

——我这是怎么了?

赵瑗喃喃自语。

明明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女孩子,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学考试去食堂排队打饭,等毕业证到手就拍拍屁股走人,找份衣食无忧的工作嫁个人生个孩子混吃等死就算完,我这究竟是怎么了?

真是越来越像宋人了,一个最最真实的宋人。

赵瑗咬着牙,握着宫门上的铜环,轻轻扣响。

咚——

声音悠远绵长,像极了北宋覆灭的丧钟。

这个匆忙建立的“大楚王朝”只有一个光棍皇帝,没有侍卫没有仪仗没有车舆,甚至连扫地的老宫奴也懒得抬头看她一眼,就这么任她大摇大摆闯入宫廷。

太熟了,实在是太熟了,宣德门、大庆殿、紫宸宫、垂拱殿……一片片琉璃瓦反射着夺目的冷光,刺得她睁不开眼。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