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2/4页)

大石小心斟酌着措辞,约莫半刻钟之后,才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先前我听说,东出北安州、迎回靖康二帝的,其实并不是岳飞,而是种家的一位少年儿郎?”

种沂不答,而是静候着他的下文。

“如今我们陛下尚在上京,颇受严寒之苦。”耶律大石隐晦地提了一句。

种少将军尚未答话,他身边的书记官已经搁下了笔,极为认真地看着那位辽国人,又极为认真地说道:“如今辽国,尚有多少兵马?”

耶律大石一愣,而后砰地拍了一下桌子,勃然大怒。

“种将军府上,竟这般没规矩么!”

“我可以接回辽帝。”书记官置若罔闻,而且语调轻柔,似乎是个女子,“但是作为交换的筹码,你需得与大宋联手,合围西夏。”

“什么?你!……”

“帝姬!……”

耶律大石与种沂齐齐开口,又齐齐一惊。耶律大石惊的是,眼前居然是位帝姬;种沂惊的是,帝姬居然要与辽人联手,合击西夏。

“我不需要你们出太多的人,毕竟主战场是在这儿。”她把玩着手中的狼毫笔,看似不经意地说道,“但我听说,辽国如今处在西夏之西,还预备出兵大食与波斯,不知手中,可有良种汗血马?”

“良种汗血马”五字一出,种沂全身一震,耶律大石则是惊得退后了两步。

耶律大石先前便听说,宋国有个极为厉害的帝姬,连枢密院的相公,也对她言听计从。他原本还觉得传闻是在胡说八道,如今看来,眼前这位帝姬,当真不容小觑。

辽国已经举国搬迁至西夏之西,甚至预备出兵大食和波斯,这本是极高的机密,连辽国大臣也不一定知道,居然被这位帝姬轻轻巧巧地一语道破,怎能不令他震惊!

他定了定神,沉声说道:“不知这位帝姬,可做得了宋帝的主么?”

第61章 黄河淤塞

耶律大石紧紧盯着她,又重复了一遍。

“不知这位帝姬,可做得了宋帝的主么?”

这个问题委实太过尖酸刻薄,即便是素来淡定的赵瑗;也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

世上没有任何一位帝姬;能够做得了宋帝的主。

即便是传闻中最最厉害的柔福也不能。

耶律话中的意思已经相当明朗:如果帝姬做得了宋帝的主;那么自然可以出兵“合围”西夏;若是帝姬做不了宋帝的主,那么一切免谈。

赵瑗微微颔首;渐渐笑了开来:“辽使言下之意是;辽国手中;果然有良种汗血马?”

“!!!”

这和说好的不一样!

耶律大石尚未来得及感慨她思维跳跃之快,便又被她的话惊了一惊。

没错;辽国手中,的确握有良种汗血马。

但问题是,这位厉害的帝姬;是如何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推断出这一点的!?

赵瑗回头望了种沂一眼,微微一笑。

耶律大石问她能否做宋帝的主→耶律大石对这场交易很满意,对她开出的价码也没有异议→辽国手中肯定握有相应的筹码,否则一旦毁约,辽帝必被撕。票。这个后果,他们承担不起。

而相应的筹码,自然是赵瑗方才提到的良种汗血马。

至于“出兵合围西夏”?

耶律大石可以出三十万人,也可以出三十个人,决定权在他。但只要良种汗血马在河套平原上繁。衍生息,不出数年,大宋便可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将西夏亲手抹除!

所以,比起“出兵合围”,“良种汗血马”才是未来大宋精锐骑兵的命。根子。

很显然耶律大石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脸色才变得如此之快。

“虽然我无法做皇兄的主,却可以向皇兄讨两道旨意。”赵瑗悠然开口,“我想,辽帝究竟价值多少匹良种汗血马,辽使心中应当有数才是。”

耶律大石的脸色登时难看起来。

如果赵瑗指定了汗血马的数量,那他还可以讨价还价一番。

但现如今,她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汗血马的数目,与辽帝等值!

这回好了,辽帝在辽国人心目中有多重要,便拿多少匹汗血马来换罢。要议价,也是辽国内部在磨嘴皮子,与宋人无关,与她柔福帝姬无关。

这样一个烫手山芋,重新抛回了耶律大石的手里。最狠的是,他还必须得接,得欢欢喜喜地接。

耶律大石决定,回国之后,立即将宋国柔福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