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部分 (第3/4页)

纳只有感激的,哪里会不领情?

他打发儿子过去传话,少一时马车上下来两个人,一个妇人牵着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下了马车。

那妇人三十出头的模样,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裳,神态优雅从容。

小女孩只有六、七岁模样,长得冰雪可爱,惹人堪怜;男孩年纪更幼些,也就三、四岁年纪。

曹颙视线从那妇人身上略过,看到小女孩时却有些意外。

据他所知,顾纳只有两子一女,儿子居长居末,女儿居中。女儿出生不满周岁就炀了,两个儿子一个出生在京城,一个出生在顾纳任上,曹颙都叫人预备过“百岁”与“周年”,所以多少记得这些。

现下,怎么多出个小姑娘?

这会儿功夫,蔡氏已经带着两个孩子上前,顺从丈夫吩咐,毕恭毕敬的带着两个孩子给曹颙请安见礼。

曹颙能受顾纳父子的礼,却不愿意妇孺跪在自己眼前,便吩咐旁边的婆子扶住蔡氏,带蔡氏与两个孩子上了初瑜的马车。

叔侄有叔侄的寒暄方式,女子与女子之间也是同样是。

不过初瑜待人温和,蔡氏又是书香门第出来的,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倒是也算投机。

曹颙与顾纳都已经上马,没等曹颙发问,顾纳就老实交代了那小姑娘的出身来历。

这小姑娘虽不是顾纳夫妻亲生,可是却等亲生女儿一般养着。这女孩的父母,就是蔡氏的庶姐姐庶姐夫,当年嫁给九阿哥一个得力门人为填房……

第1326章 宫婢

九阿哥下场不好,九阿哥当年的门人更是处境不堪。

像顾纳这样与九贝子府关系并不甚密切的还好,他那个连襟却是倒了大霉,被寻了由子问罪发配,死在去往宁古塔的路上。

虽没有祸及妻儿,可蔡氏庶姐本就是填房,前头又留有成年的几个儿子,在老父病故后就闹腾分家。若非蔡家还有几个子侄在京,蔡氏庶姐怕是连嫁妆也保不住。

即便带了女儿回了娘家,蔡氏庶姐也没能熬过命数,终是病倒。

在咽气前,蔡氏庶姐到底不放心自家女儿,听说幼妹家外甥女夭折,便留下一封信,将嫁妆与女儿托付给幼妹。

蔡氏怜惜庶姐命运多舛,又见外甥女冰雪可爱,便受了抚孤之请。

曹颙听了顾纳所说,也只能唏嘘两声。

自康熙六十一年雍正登基,到雍正四年,被抄家流放的官员不是一个两个。

要是没有自己的出现,在后世所知的那个历史上,曹家也在抄家之列。

顾纳见曹颙情绪不高,收住这个话题,问起曹颙的身体来。

他几个舅子虽品级不高,可多在京中,曹颙患病之事,也传到顾纳那边。

只是他收到的消息比较晚,待晓得此事时,已经是曹颙养病将痊的消息。

曹颙点点头,道:“我还好,有些小病症,可年前休养一个多月也好利索。倒是你,即便政务再繁忙,也要爱惜身体。你还年轻,想要在仕途上大展宏图,总有机会,可也要有个好身体才能熬下去。”

顾纳闻言,不由一愣。

曹颙说了这句,就闭口不言,悠然的骑在马背上,怡然自得眺望远处的春景。

他那一句话,像是什么都没有说,又像是什么都说了。

“是,颙叔……”顾纳正色谢道:“侄儿谢颙叔教导……”

曹颙轻轻摇摇头,没有接她的话,反问起顾纳上京的见闻。

两人边谈边行,只觉得时间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京城。

待一行人进城,初瑜想着他们马车不便宜,便使人对丈夫说,是否绕路将他们夫妇先送回去。

顾纳在京城有房,不过是在南城。

通州却在京城西边,若是让初瑜专程送他们回家,那要绕小半个京城。

曹颙尚未应答,顾纳已经连道使不得。

他虽是回京叙职,升官在即,可脑袋上毕竟戴着九贝子府旧人的帽子,还不知皇上会如何相待。要是与曹颙过于亲近,保不齐牵连到曹颙。

曹颙稍加思量,便也没有勉强,只打发张义就近找了个车马行,雇了一辆还算干净的马车给蔡氏母子。

在分道前,曹颙对顾纳道:“今日同行回京之事,瞒不住有心人,也不必瞒。如此以后,两家有了走动的由头。过几日应酬少了,就带蔡氏与孩子们过来。”

顾纳应了,目送曹颙一行远去,才翻身上马,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