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3/4页)

都不在府里,因此没见到这两位倒还没什么,只是没见到高氏老太君在座,不禁有些奇怪,问李氏道:“母亲,外祖母吗,怎么不见?可是,身子有什么不爽快,要不我们现下过去请安?”

初瑜听曹颙提过外祖母在这边,听曹颙问起,也望向李氏。

李氏笑笑:“难为你们惦记,你们外祖母都还好,只是因你们今日车马劳乏的,道不急着见,让你们歇歇再过去呢!”

曹颙起身道:“那怎么好?既是外祖母无恙,我们先去请个安吧!就算是劳乏,也不差这一时!”

初瑜也点头附和,就听门口丫鬟来报,道是大老爷与二老爷回来了,已经进了二门,就要到这边来。

李氏笑着对曹颙与初瑜道:“就算要去给你们外祖母请安,也不急着这片刻,先给你们父亲与二叔见过再过去亦不迟!”

曹颙与初瑜恭声应下,兆佳氏看着这郎才女貌的一对壁人,心中说不上是羡是妒。因初瑜出身高贵,原本她还想着不知会怎么的傲气拿大。李氏又是个脾气好的,这婆媳相处起来说不定也会出些笑话。

这两年,因路眉之事,兆佳氏自觉有些没脸,便隐隐的盼着长房这边也出点笑话,省得自己在这大嫂面前端不起架来。

谁想到,这新妇除了仪态端庄,让人挑不出错来。脾气秉性像足了南边的小姐,不仅不像个王府格格,竟连满洲姑奶奶的气势也没有。兆佳氏不由得有些失望,在未见到这个侄儿媳妇前,她还想着这新媳妇应该能够投自己的脾气。

曹寅与曹荃兄弟进门来,虽然一个是着布衣,一个是穿官服,但是两人威严不同,初瑜还是立时认定前面那人就是自己的公公,皇玛法昔日的伴读。

见两人进来,自李氏起,众人皆起身。

等到曹寅在主座坐了,指了指下首的两把椅子,叫曹荃与兆佳氏坐了,李氏在另一面的椅子上陪坐。

曹颙已经听母亲提到,父亲这一年来有些沉迷禅学,本来心中还颇有微词,眼下见他虽然依旧清瘦,但是精神却比去年好上太多,亦是十分欣喜。

领着初瑜,曹颙给父亲与叔叔磕头请安。

同李氏一般,曹寅与曹荃见初瑜这般温顺,心里也是宽慰。若是进来的是个悍妇,身份又如此尊贵,说不得骂不得的,那才是家门不幸。

曹颙想着在京城听过的公主下嫁之事,开始暗暗庆幸,幸好初瑜只是郡主身份,自己这媳妇算是迎娶进门的,而不是自己去“尚”的。

否则,这家人见面,不伦家礼,只行国礼。做公公婆婆的也好,叔叔婶子的也好,都要给新媳妇磕头了,而这做丈夫的,想要入妻子房里,也不是容易事,还要等着传召方可。

第199章 高太君

初瑜为新妇虽然将近一年,但是直到了江宁才有为人媳妇的感觉,甜蜜过后又开始有了新妇所特有的敏感和不安。

当晚,要在织造府这边摆家宴,为曹颙夫妻与曹颂接风,初瑜却为穿衣裳发了愁。

她和曹颙即是先去给高太君请过安后,方回前边的院子去更衣,准备出席晚宴的。初瑜最初见婆婆未穿旗装,并没有什么感觉,但瞧见了外祖母所穿也非旗装,她这旗装就穿得有些不太自在。

她虽有心要换,但是现下的衣服都是出嫁时陪嫁的,除了旗装还是旗装,哪里有其他的?她不禁有些懊恼当初没考虑周详,没多做些个衣裳,实在无法,她心下忐忑的问曹颙道:“额驸,初瑜这都是旗装……怎么办?”

曹颙看着她皱着鼻子,嘟着小嘴,很是担心的模样,不禁哑然失笑:“旗装又怎么了?你素日不是尽穿这些吗?”

初瑜摇摇头,道:“婆婆都不穿这个呢。方才……”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带着些许沮丧,道:“方才去外祖母那儿请安,外祖母也没有穿旗装!”

曹颙怕她多想,忙劝道:“这是外祖母与母亲自幼生活在南边的缘故,这边就算是旗人,也是穿什么都有的,并没有什么说头。你瞧二婶不是穿着旗装吗?”

初瑜仍是不能释怀,犹豫了一下,方小心翼翼的道:“方才外祖母瞧着初瑜这个打扮,像是略带不喜……所以……还是想个法子才好!”

曹颙一愣,回想了一下,刚刚去给高太君请安时,高太君的态度确实是有些生疏。就算是对曹颙,也没有去年离开时的热络;而对初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第一回见面的缘故,她打量了几眼后,便有些不冷不热的,只淡淡说了几句寻常话。

因高太君素来也是寡言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