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 (第2/4页)

的日子。

早起,兆佳氏便带着儿子、女儿,将曹荃的灵主,从芍院内堂移到祠堂去安置,少不得又是一番焚香叩拜。

而后,众人换下孝衣,穿了新制的衣服,这孝期就算是过去。

亲戚朋友陆续都来了,初瑜陪着兆佳氏招待内眷,曹颙则带着曹颂兄弟,在前院接待男客。

这“除服”的习俗什么样的都有,有请道士做水路道场的,有请戏班子来府里唱大戏的,但是有一样却是少不得,那就是摆席吃酒。

过去人讲究,白喜事要比红喜事隆重。这“除服”也是大日子,不只是近亲,有点交情的人家,都要过来送礼吃酒。其中,就包括内务府郎中马连道的媳妇田佳氏。

田佳氏的二闺女今年十六,也到了说人家的年纪。因是包衣人家,她闺女原是应参加内务府每年一次的“小选”。但是田佳氏心疼闺女,怎么舍得送到宫里当宫女侍候人去。所以,早早的托了人,落选下来,算是免了差事。

对于曹家这几个兄弟,田佳氏可是早就使人仔细打听了,晓得都没有做亲,心里就有些想法。

这在兆佳氏面前,田佳氏少不得奉承两句,话里话外的露出那么点意思来。

兆佳氏见有人主动结亲,心里暗暗欢喜。她有些后悔为何当初在嫂子面前那般死皮赖脸,好像就如慧好似的,使得她嫂子架子端得足足的。

不过,马家是包衣,这点兆佳氏却是看不上。想起儿子所说的满洲大户,她不免又是一番嘀咕,到底是谁家的……

第442章 “补药”

已经“除服”,兆佳氏却没有开口提亲事,这使得侍郎夫人吴雅氏有些疑惑。但是这也不是上赶着的事儿,没有女方主动求配的道理,因此她自然也不会开口。

不想,这到了中秋前后,许是天气转凉的缘故,如慧的宿疾又犯了,却比往年要严重得多。

如慧是哮喘之症,以前发过两次病,每次不过三四日便好了,这次看着却是不大好。目涨睛出,唇甲青紫,面色苍白,浑身汗流不止。

因怕耽搁女儿的亲事,如慧有哮喘之疾,吴雅氏始终对外瞒着,就是本家亲戚也不例外。原想趁着年岁小,好生调理两年,能够好些,没想到如今却是渐重。

这延医问药,慌忙之间,侍郎府这边也顾不得许多,事情就这么传了开来。

待兆佳氏听说侄女儿有宿疾,不禁讶然出声,不晓得该不该埋怨哥哥嫂子瞒着,暗自庆幸没有早点儿将两家的亲事定下来。

自进了八月,曹颙便去太仆寺衙门当差了。因汉卿在六月底往热河换他回来,这两个月衙门只有伊都立一个,忙些是真的,整日里寻由子去外宅也是真的,

上次曹颙“通风报信”的人情,伊都立甚是感激,这天正好衙门里不忙,便特意请曹颙到酒楼吃酒道谢。

这席间说起话来,他心中未尝没有埋怨。

依着伊都立的心思,原是想接杨瑞雪母女回府的。毕竟这两下里住着,顾得这边顾不得那边,他折过来翻过去的也怪累的。

但是每次提起,杨瑞雪只有哭诉的,只道是小户人家出身,畏惧府里的规矩,实不敢应承。

杨瑞雪虽为女子,但是自己守着两家店,平日里开销并不指着伊都立。有的时候,她还使银钱买了上等的衣服料子什么的,给伊都立裁衣裳。

伊都立只觉得自己像个上门姑爷,说话底气也不甚足。加上实是对杨瑞雪生出几分真情来,不愿违她的意。成亲后,他勤着“播种”,指望杨瑞雪早点怀孕,等有了孩子,也好理直气壮接她回府去。

没想到,这大半年过去了,杨瑞雪的肚子还是没有动静。伊都立说起这个,不由有些沮丧,说起来也犯了嘀咕:“莫非我老了不成?还是,寻些门路,弄点儿补精的方子?”

这些,都是伊都立的家事。曹颙实没兴趣听,但是被他拉过来,也不好马上就走。

听到伊都立为孩子的事烦恼,曹颙想起天慧满月时,姐姐私下里同自己个儿说的话,初瑜因生产伤身,怕是难以再怀孕。

曹佳氏说起时,还带着几分懊恼。曹颙听了,心下也不是滋味儿,却不是因自己的缘故,而是担心初瑜往后晓得了难受。

在曹颙心中,有了天佑同天慧,还有养子恒生,侄子左成、左住兄弟,这府里的孩子已经够了。

其实,他还隐约有些庆幸,就算初瑜能怀孕,曹颙也不敢再冒险让她再生孩子。

伊都立还等着曹颙给提些建议,见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