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家必争之地。其东,汤彭山脉与登劳山脉间密林丛生,为现代反侵略战争进行游击战的最好根据地。
下缅甸以仰光为咽喉,为新兴的商港,有现代化的港口设备,为中国抗战物资供应的最后一个国际海港,也是中国远征军必争的要地。胡康河地区,包括那加山以东大洛盆地及新平阳盆地、都是原始森林,古木参天,不见天日,中国历来称为野人山。其中,河流交错,雨季泛滥,水势汹涌,舟船难通,但到了旱季,河川变为通道,除亲敦河外,一般都可徒步通行。
中印缅交界的气候,可分为雨旱两季,自5月下旬起至10月间为雨季,阴雨连绵,天气较凉,潮湿极重,蚊虫、蚂蝗很多,瘴气特甚。10月以后至次年5月中旬前为旱季,天气多风,极少下雨,12月间风势较大,1月以后逐渐转势,经常在华氏120度左右。
总起说来,缅甸形势是口小、肚大、尾巴尖。仰光为全缅门户,同古、普罗美都是要隘,瓦城为四战之地,八莫、密支那为最后屏障,而棠吉、梅苗又为腊戍的屏障。屏障一失,不仅缅甸自身无以立足,中缅边境物资汇集的腊戍、畹町也就危险了。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亚太局势
第三节日本的“大陆政策”和亚洲战略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助进。然而,到了近代,历史悠久的中国逐渐衰落,日本却因明治维新飞跃崛起,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步走上以对外扩张为主的军国主义道路,左右和影响着近代亚洲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大陆政策”的酝酿和实施过程
自1868年明治维新初期起,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止,70余年间,随着天皇制的建立,日本军国主义不遗余力地推行以灭亡中国为首要目标,进而吞并亚洲,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按其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明治维新初期到20世纪初期。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基本策略是:一面鼓吹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一面推行“耀皇威于海外'注:井上靖、铃木正四:《日本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12月版。'”的大陆政策。从入侵台湾、朝鲜入手,逐步染指中国大陆。
1840年天保改革后,经过28年“军事现代化”的低层次改革'注: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第17~18页。',使日本出现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武士改革派,他们于1868年用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夺取政权,开始全面的资本主义改变。明治天皇即位后,日本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军事、政治等得到迅速发展,国力、军力逐渐强大,但其发展受到原料和市场的限制,民族沙文主义情绪恶性膨胀,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愈来愈强。明治天皇综合许多野心家的侵略主张,初步制定出“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中国全土,……(以后则征服东南、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注:张寄谦:《中国通史·近代部分》第18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万峰:《日本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04页。'。可以看出,“大陆政策”就是用武力向朝鲜和中国进行侵略和扩张。
1870年,以后田白茅为代表的军国主义者前倡“征韩论”,把满清、朝鲜等国视为日本的屏藩,提出:“满清可交(战),朝鲜可伐,吕宋(菲律宾)、台湾唾手可得矣'注:佐田白茅,《向政府建白书》,见《征韩论实相》,引自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第117页。'。”1874年5月,以陆军中将西乡隆盛为首的激进派悍然出兵台湾,胁迫清政府于同年10月31日签中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日北京专条》(也称《中日台事专条》),中国赔银50万两,并将琉球作为日本属国(1879年正式改琉球为冲绳县'注: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343页。')。之后,日本又于1875年9月制造江华岛事件,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亦称《日韩条约》),断绝与中国的传统交往,日本在朝享有治外法权,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注:井上靖:《日本历史——“国史”批判》第223页~224页。'。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实际上是对中国的“示威”,也是进攻中国的前奏。为了发动侵华战争,日本进行了整整20年的准备(1874~1894),到1893年,已建有一支近代化陆军常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