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2/4页)

夏口,诸葛亮急谏道:“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刘备此刻但有一线生机便要紧紧抓住,于是赶紧令他诸葛亮带了礼物往江东去拜见孙权,请孙权速速出兵抗曹,以救他一命。

诸葛亮到了柴桑,鲁肃领他见了孙权。诸葛亮力劝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孙权此刻却犹豫不决了。当初,他派鲁肃往襄阳,是要与刘表的两个公子及刘备一道联合荆州之军民一共抗曹,荆州之军十六、七万,加上他江东人马,是足以与曹操一战的!现在,荆州已降曹操,水陆军十几万俱归曹操所有,刘备也被打得仅以身免,与其是联刘抗曹,不说说是他独立抗曹!以他江东之力,岂可挡得住曹操百万大军?孙权拿不定主意了,他想观望一阵再说。于是,令人将诸葛亮先在馆中安置了,待与众人商议后回话。

第二日,孙权接到了曹操派来的使者送来的檄文,檄文道:“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孙权接到檄文,惊得脸色发白,示与身边的众谋士与官员,众人也瞠目结舌。谁都明白雄兵百万、上将千员的威力,也都知道曹操用兵如神的才华,更是亲眼见得曹军一路旄麾南指,荆襄之民是如何望风顺归,刘备等人是如何丢盔卸甲的。而且,谁都知道:这个檄文名为檄文,邀孙权与曹操共击刘备,其实是试探与威胁。如答应与曹操共击刘备,实际便是投降曹操;如拒绝共击刘备,则曹操就毫不客气,前来讨伐江东!总之,虽是檄文,实为逼降之书,是在问孙权:战乎?降乎?

孙权问身边众臣当如何办?张昭道:“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今又得荆州,与我共有长江之险,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则东吴民安,可保江东六郡!”众谋士与官员也赞同张昭之言。独鲁肃不吭声。孙权见众人都主张降,尽管内心里不情愿,却也拿不定主意。恰此时,忽感尿急,便要入厕;就令众人稍候,自离了大厅,从后门往茅厕去。鲁肃赶紧追了出去,在走廊边拦住他道:“众人劝将军投降曹操,乃误将军之议!鲁肃降曹,可做官到郡守!将军降曹,欲归何处?”孙权听了,悚然一愣,看着他,犹豫道:“如不降,又如何?以我江东之力,又怎挡得住曹操虎狼之军?”鲁肃想了想道:“主公何不唤公瑾回来商议?”

一句话点醒了孙权,入完厕后,他令众人散去,即刻令人去鄱阳湖唤周瑜来议事。

周瑜此时正领军在鄱阳湖中训练。鄱阳湖离柴桑约二十多里地,为了督促训练,他和众将士一同住在鄱阳湖边的军营里。曹操挥兵南下,攻新野,取襄阳、下江夏,他都知道。训练水军原是准备攻打刘表的,现在刘表已死,荆州已被曹操占了,自然,下一仗便是对曹操了。他不知道曹操已令人传了檄文过来,也不知江东已有众多人主张降曹。他只知道,和曹操必有一战。曹操素有一统中国的梦想,决不容忍割据一方。他对此还是很赞赏的。无论如何,统一比割据要好;和平胜于战乱,如果国中之地为曹操这个一代雄杰统一起来,恢复朝纲,再现文景之时的开明盛世,也未尝不可。时下,在曹操治下的北方,百姓生活明显就富足安康多了。他相信,曹操一统华夏后,治理出一个安康强大的盛世,并非难事。但现在的问题是:江东不是刘繇的江东,也不是刘勋的江东,而是孙策之弟孙权掌管的江东,是一个富足的、百姓拥戴的江东,所以,无论如何他也不会让曹操的铁骑跨过长江天险的!他既要报孙策的知已之恩、兄弟之情,也是为了江东的百姓着想!如果曹操执意要吞并江东的话,他就只有挺身而出,举兵相迎了。况且,他也知道,如今的曹操与昔日的曹操,多少有些不同了。昔日的曹操,虽独揽朝中大权,但还是尊奉汉室的,还是有为汉室除残去污之心的,还没有太明显的帝王之心。如今的曹操,横扫北方,雄兵百万,多少有些自得意满、睥睨天下,虽不敢明言废帝,日后难免不会称帝。既曹家坐得天下,孙家又为何不可以坐天下?所以,他更加紧操练水军。他知道,真要打开来,曹操兵力远甚于江东兵力,欲以少击众,唯有以一当十。

这天,初秋的太阳正在当空。鄱阳湖中,波推浪涌,湖风飒飒,百舸争流,桅杆如林,风帆如云,遮天蔽日。如林的战船中央,一艘船舷四周彩绘着蓝天白云两层楼船上,周瑜立在甲板之上指挥数百只战船演习。“周”字大旗在他旁边迎风飘扬。他身披金盔金甲,果敢沉毅的目光凝望着前方。他的身旁,一左一右站着黄盖、韩当。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