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杨素谏言说:“皇上,可给太卜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让他查阅一番定能知道是何人所写。”

父皇无法,只好准了。

被拖下去的太卜带着几分诚惶诚恐被人带上殿,当他看到古籍时,竟然激动地快要流泪,说话几乎声嘶力竭:“皇上,这是东晋阴阳大师、风水大师郭璞先生早已失传的易学和风水术。是真迹,绝对是真迹!请皇上命人寻来郭璞先生亲笔所写的《葬经》,只要两者对比,就能知道这是否为真迹。若为真迹,郭璞先生作为风水大师的鼻祖,定不会欺骗我等。”

父皇看到希望眼睛一亮,看向母后。母后挥动衣袖,命令后宫女官司令,速取《葬经》。

作者有话要说: 我认为杨坚是一个痴情的皇帝,也是我最喜欢的皇帝。他爱妻爱儿爱女,就连自己的儿子都是小妾一大堆,在古代那样一妻多妾的环境下,他作为皇帝却能做到近二十年只有文献皇后一个女人,真的很不容易啊!看看现代的男人,在一夫一妻的法制下,有多少人能在婚后守身如玉这么多年。再看看现代的攀比之风,他作为一个皇帝却能保持节俭。这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事,再加上他在历史上的功绩,更是让我敬佩。

关于史书上记载杨坚晚年背叛文献皇后有了别的女人的事,我会在尊重史书的前提下,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和解释,在我的笔下他自始至终只有文献皇后一个女人。一切都是误会和阴谋在作祟。

虽然明孝宗朱佑樘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坚持一夫一妻制,一生只有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个女人的皇帝,但他毕竟三十多岁就死了。如果他能活到杨坚六十多岁的年纪,不知道他还能否坚持守身如玉。也许能吧。世上没有如果。表示我也很喜欢明孝宗,但最喜欢的还是杨坚。

特别备注:郭璞(276—324)东晋着名学者、方术士、阴阳师、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着《葬经》,亦称《葬书》,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中华术数之大奇书。其家传易学及他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皆已失传。《隋书.经籍志》记载有“晋弘农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

☆、第032章 这不算干政

待女官司令拿来《葬经》对比字迹后,此本古籍真为郭璞亲笔所着。

待查阅完毕后,找到方法松一口气的父皇见太卜抱着这本古籍死死不放手,笑着说:“太卜啊,这是朕的小女兰陵公主的藏书,朕都只是借阅,你既然看了,就还给她吧。”

太卜是一根筋,为了古籍完全没有面对父皇的半点怯意,依旧把古籍抱得死死的,大胆谏言说:“皇上,这是郭璞失传的真迹,不应流失于宫外,应命人好好的藏于宫中,这是国宝啊!”

父皇眨眨眼,一张老脸上尽是无辜和诚恳:“那我也办法啊,刚才朕答应公主了,说借完就还。”

太卜一听急了,迅速地跑到我的面前,下跪行大礼,恳求万分地说:“臣求公主了!臣求公主献出古籍藏于宫中!”

我看着抬头看向大殿房顶的父皇,终于知道什么是帝王心了:父皇,您这是连你可爱的阿五都算计了啊!!

不过父皇这算计透着可爱,我一点也不恼。虽父皇说这些古籍是借我的,但这些大臣已见识到古籍的价值,就算父皇不开口说,也会有大臣要求我把古籍留在宫中。

父皇之前说是借,是为了让这些大臣爱惜古籍,而后怂恿太卜,是为了让我有个机会献出古籍,把这次的功绩归在我的身上,顺便让这些有求于我的大臣欠我一个人情。

父皇可爱的用意我岂会不懂。我说:“既然太卜这般说,我便忍痛割爱,把古籍献出藏于宫中。不过您如果要借阅的话,只能借阅新抄的手抄本哦,这本真迹太珍贵了,一借一还的,弄坏了怎么办?”

“是,是。公主说得极是。公主愿意献出古籍,真是无量功德。老臣在此拜谢。”太卜对我行了三个叩拜大礼。

我说免礼后,他闪到一旁依旧把古籍死死地捂在怀里,犹如命根子般。我真担心那本郭璞的古籍会不会被他捂坏。

而后,年近耳顺之年的韦鼎也上前欲对我下跪,我伸手扶住他,毕竟他比太卜年长太多:“韦公应保重身体,不必对我行礼,阿五献出古籍就是了。”

韦鼎对我行了个鞠躬尊礼,说:“如此,就多谢公主割爱了。”

之后又有大臣想上前求我,我便说:“各位大臣,若见到那本古籍颇有价值,定要收藏于宫中的,和女官司令说一声便可。现在时间紧迫,阿五不敢耽误迁都时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