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部分 (第3/4页)

离职之后,自己折腾了一家名为‘玛维利克制片公司’的皮包电影公司,一晃几年下来也投资了那么几部电影,可惜这老炮儿也不知道是不是脑袋秀逗了,连拍几部酸死人不偿命的文艺片,虽说成本都不高但也前后亏损了三四百万。

今年入了年之后,岑建勋似乎脑袋终于开窍了,更可能是被一连串的亏钱电影把老本都快掏光了,终于不再穷酸地搞什么文艺电影,重捡当年老本行拍起了小成本喜剧来,这类电影现在其实已经不是市场热点了,但想赚钱却也不难,何况作为昔日的香港电影巨头,岑建勋在圈里也有着非一般的号召力跟人脉,一时间倒也搞得挺热闹的。

岑建勋舍不得自己那家电影公司,林孝智只好再派人联系了伍兆灿。这回伍兆灿倒是没再拒绝他了,而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伍兆灿自雷觉坤时代就为九龙大亨打理金公主院线,十几年下来也是兢兢业业,还首创了香港影院+餐饮零售的经营模式,一度还曾想搞电影会员制,可惜几次提议都被雷觉坤以太冒险这一借口压了下来,雷启正时期他再次提出又被拒绝,再到罗兆辉时甚至连他提议拨款升级影院配置都没通过后,眼睁睁看着昔年业界最大的金公主影院,现在已经比老对手嘉禾跟德宝院线甩开了几条街,也难怪他会失落想要离开了。

不过伍兆灿想辞职也不容易,他跟金公主的合约倒是早就到期了,但罗兆辉在圈里没什么人脉,一时间也挑不出个合适人员来接替他手上的活儿,伍兆灿到底还心念着老东家,便答应了给他们留两三个月时间寻找合适的接班人。

入了座,林孝智冲了两杯红茶,一杯递给了叶韦信一杯端起浅饮几口才放下,笑着说:“今年你在戛纳电影节上表现闪眼,《楚门的世界》接连斩获了金棕榈奖、评委会奖以及国际影评人联盟奖三座金杯表现抢眼,不怪我把电影给押后这么久才让放映吧?!”

提到这部电影时他的眼神也略显古怪,明明在剧本创作时他已经把名字改成了《谁的世界》,可哪里想到等到杀青后进行后期制作时,叶韦信却觉得这名字并不好,因为主角名字就叫‘楚门’,于是他又做主把电影名字改回了《楚门的世界》,没想到绕了一圈又成了一个轮回。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楚门的世界》表现确实抢眼。国际媒体人团体观影时,引起了一片惊呼跟赞赏,若非被林孝智告诉叶韦信让他慢慢谈发行,包括美国在内的多国发行商甚至承诺了最迟六月底就能让它在本国上映。要知道这绝对是只有大火的电影才能有的待遇,很多在电影节上被各国发行商们看中的电影,大多都是在电影节后半年到一年才能有机会登陆各国影院。

叶韦信刚从美国回来,亲自去看了两场《侏罗纪公园》,一脸郑重地摇头:“公司的计划我知道,为了狙击《侏罗纪公园》,牺牲一点票房也是可以接受的。虽然林生你已经提前跟我们交代过,这部电影很不一般,但我跟李总当时还是有些不相信的。回来之前我们亲自下影院看了两场,总算明白了林生你的担心了,让这样的一部电影在香港上映,绝对是港片的灾难……”

《侏罗纪公园》其中也有林孝智的投资,倒不是他脑残硬要跟钱过不去,不针对《侏罗纪公园》就心中不舒服了,而是没人比他更清楚原历史上这部电影对于港片的冲击力度有多大。

原历史上93年之前美国大片虽然已经在台湾市场站稳了脚,但港片依旧牢牢把持台湾省内一半以上的市场,直到93年中小片商的成立再加上《侏罗纪公园》的冲击,到了94年港片在这个最重要的外埠首次被美国大片击败,市场份额跌倒四成以下,从此再也没能起来。

于东南亚也是一样,而且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东南亚各国又先后掀起了扶持本国电影的地方保护主义,港片的日子本来就没那么好过了。

日韩两个港片现在的最渴望开发的重要外埠市场也是一样,韩国跟日本同属亚洲四小龙也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票房比之香港大了何止一倍两倍,偏偏两国的本土电影都还不怎么样,政府也不敢得罪美国,结果《侏罗纪公园》一上映便迅速在亚洲引起火爆观影狂潮,从此美国大片的概念深入人心。

对于港片而言,最残酷的还应该数本埠的战败。

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自二战前其实就有英国电影在港上映,只是英国电影并不争气,随着香港本土电影的崛起,到了五六十年代就被挤得在香港完全没有市场了。

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电影也开始注意到了香港市场,包括《星际大战》、《终结者》等一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