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 (第2/4页)

到了北京批准了他的入股意向时;兴奋地他一瞬间险些忘记了自己的牙痛了。

原则上批准那不就是批准了;北京说的保守林孝智多少也理解。毕竟现在的大陆局势真的非常混乱;这倒不是说是民生方面;事实上到90年年底时大陆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大量西方投资撤离后的萧条。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令整个国家没有产生什么大的阵痛;除了过年时家家户户餐桌上比前几年少了些鸡鸭鱼肉外;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中国的老百姓是务实的人;只要还有一口饭吃;日子苦点也能忍受。

但前一年的政治风暴跟冲击;对四九城跟中南海的冲击是巨大的。这就导致过去两年里唱衰改革的声音比比皆是;甚至冒出了全盘否定十年改革;要求国家完全摈弃市场经济;重新回到完全国家计划经济时代的声音。

香港在过去的89年里扮演着极不光彩的形象;且不提声援民麻雀行动跟媒体、社会名流从未停下过的对大陆的攻击行为。甚至就在这两年里;以李嘉成为首的港商势力;也在不断利用手上的资本向大陆施加政治压力;迫使大陆在政体等核心问题上;做出更进一步的让步。为此在撤离大陆的投资资金中;港商资金也扮演着极不光彩的形象。香港上下各阶层略带敌意跟不信任的行为;也进一步加剧了四九城内的杂音;此时一个香港人突然放出了入股大陆企业的意向;而且其中两家为地方政府投资;另外两家则涉及到金融领域;都是四九城比较敏感的。

林孝智毫不怀疑;如果不是他让中银方面待他向北京转达的那句‘香港的一些人代表不了整个香港;而我所代表的一部分人却对回归依旧很有信心。如果北京允许;我希望我所代表的一部分人;能够北上跟大陆的同行交流交流;;就差被直白的抖出自己的亲北派立场了;恐怕他的入股意向在邓公南巡之前很难成功。

至于会有限制;这原本就在林孝智的意料之中。在刚刚经历过西方社会撤资潮的现在;再加上北边对他香港身份的不信任;也多少会有一些限制。

“是的;不过具体的入股意向上;林先生到时候还得自己去跟几家企业谈判。那边我们已经进行通知;地方政府不会进行阻挠;但也希望林先生你们理解一些大陆跟香港体制的差异性……”

之前林孝智提出可以向中银转售手中握有的一笔储量不小的黄金现货;但是提出了两点要求时;肖年奇他们当时就感觉到了此人怕是另有所图。所以一边向北京电话转达了此事后;中银也让广东跟深圳边去打听了一下他提出的四家企业是什么来头。这也怪不得身为香港这边不清楚四家企业的情况;毕竟大陆虽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但要满足一个拥有超过十亿人口的国家需求;各类国营企业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家;其中只有少数隶属中央及各部委直接领导;更多还是各省、各地方政府监管。林孝智提出的四家企业中;除了深圳丨发展银行中银他们有所耳闻外;其余三家一概不知。

结果;广东跟深圳调查了几天把资料发过来之后;中银这边几位才安下心来;发现林孝智提出入股的四家企业不仅没有任何关联性;而且都不是什么涉及到大陆红线的企业。深圳丨发展银行在深交所上市;深交所现在虽然还只是在试营业;但是中银却知道中央为了吸引港澳台地区资本投资大陆;已经计划允许上市企业发行h类股票;融资;也就是说不反对港资入股的。至于平安保险则只是深圳边的一家新成立几年的小型保险企业;虽然在港资入股问题上北京产生了一些迟疑;不过最终还是批准了。

至于中山小霸王跟三水健力宝;虽然是大陆少有的品牌之二;但一个生产玩具一个卖饮料的;北京反而还乐得引进外商资本壮大本土企业呢;倒也不介意让出一部分股份;直接批准了。

结果一研究下来;无论中银还是北京那边;都感觉到了林孝智的所图并非只是入股这四家企业;尤其在他让中银代他向北京传达了那句话后;那边已经肯定了他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抛出的入股四家企业恐怕只是为了试探大陆态度的。

肖年奇话一说完;林孝智也没忘自圆其说;“当然;我们是投资做生意;自然会遵守大陆的一些规则。”

轻描淡写地回答了关于入股几家企业的问题后;他立刻就转移了话题;说:“香港回归是早晚的事情;尽管在过去几年里;大陆发生了一些变故;导致不少香港人对北京的政策产生了一些质疑;但仍对回归跟北京保持信心的还是有很多人的。我本人一直对邓公提出的改革开放十分看好;听闻邓公现在已经退休了;希望日后能有机会拜访他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